<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nv的成語 (135個)

    101

    仕女班頭

    成語拼音:
    shì nǚ bān tóu
    成語解釋:
    仕女:美女;班頭:第一。指第一美女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草橋店夢鶯鶯》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頭。”
    102

    少女嫩婦

    成語拼音:
    shào nǚ nèn fù
    成語解釋:
    嫩:嬌嫩。指年輕婦女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九回:“他少女嫩婦的,又沒養贍過日子,胡亂守了百日孝。”
    103

    三男四女

    成語拼音:
    sān nán sì nǚ
    成語解釋:
    泛指眾多子女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回:“我掙了一份大家私,又沒有三男四女,只得這個孩子,若得他一舉成名,祖宗面上,也有些光彩。”
    104

    神女生涯

    成語拼音:
    shén nǚ shēng yá
    成語解釋:
    生涯:生活。指妓女生活
    成語出處:
    戰國·楚·宋玉《神女賦序》:“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浦,使王賦高唐之事,其夜王寢,夢與神女遇。”
    105

    善男信女

    成語拼音:
    shàn nán xìn nǚ
    成語解釋:
    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誠信奉佛教的男女。
    成語出處:
    清 錢泳《履園叢話 臆論 拒客》:“釋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師,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來禮佛者,有來布施者,從不拒客之禮。”
    106

    生男育女

    成語拼音:
    shēng nán yù nǚ
    成語解釋:
    指生育子女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百丈惟政禪師》:“而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門風斷絕。”
    107

    守如處女,出如脫兔

    成語拼音:
    shǒu rú chǔ nǚ,chū rú tuō tù
    成語解釋:
    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成語出處: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
    108

    傷夷折衄

    成語拼音:
    shāng yí zhé nǜ
    成語解釋:
    傷夷:創傷;折衄:挫敗。受到創傷,遭到挫敗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至乃愚佻短略,輕進輕退,傷夷折衄,數表師徒。”
    109

    拖兒帶女

    成語拼音:
    tuō ér dài nǚ
    成語解釋:
    拖:牽引。身邊帶著兒女。形容生活負擔重,生活水平受到影響或行動不方便
    成語出處: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拖兒帶女的,起五更,熬半夜,這是造的什么孽呀!”
    110

    檀郎謝女

    成語拼音:
    tán láng xiè nǚ
    成語解釋:
    檀郎:晉代潘岳小名檀奴,姿儀美好;謝女:晉代謝道蘊,聰慧過人,代指才女。指才貌雙全的夫婦或情侶。
    成語出處:
    唐·李賀《牡丹種曲》詩:“檀郎謝女眠何處,樓臺月明燕夜語。”
    111

    拖男帶女

    成語拼音:
    tuō nán dài nǚ
    成語解釋:
    帶領著男兒女兒。多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的艱難。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就是我這師傅,不辭年高路遠,拖男帶女而來,他也是為好。”
    112

    天女散花

    成語拼音:
    tiān nǚ sàn huā
    成語解釋:
    《維摩詰經·觀眾生品》中記載;以天女散花度菩薩和弟子的道行。后比喻大雪紛飛或拋灑東西的景象。
    成語出處:
    《維摩經 觀眾生品》:“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說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
    113

    童男童女

    成語拼音:
    tóng nán tóng nǚ
    成語解釋:
    未婚的少男少女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使人仍赍童男童女,入海求之。”
    114

    拖男挾女

    成語拼音:
    tuō nán xié nǚ
    成語解釋:
    拖:牽引;挾:夾在胳膊下。身邊帶著兒女。形容生活負擔重,生活水平受到影響或行動不方便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89回:“嚇得城外各關廂人等,拖男挾女,顧不得家私,都往州城中走。”
    115

    攜兒帶女

    成語拼音:
    xié ér dài nǚ
    成語解釋:
    攜:牽引。指不分老幼全部出動。形容人群聚集
    成語出處:
    巴金《談》:“有時候一天中間謠言四起,居民攜兒帶女搬進租界。”
    116

    小腳女人

    成語拼音:
    xiǎo jiǎo nǚ rén
    成語解釋:
    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我們的某些同志卻象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成語出處:
    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一:“我們的某些同志卻象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
    117

    相女配夫

    成語拼音:
    xiàng nǚ pèi fū
    成語解釋:
    指衡量女兒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女婿。
    成語出處:
    明 周楫《西湖二集 月下老錯配本屬前緣》:“竊以因材而篤,乃天道之常,相女配夫,實人事之正。”
    118

    攜男挈女

    成語拼音:
    xié nán qiè nǚ
    成語解釋:
    帶領著男兒女兒。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計的艱辛。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八卷:“懷玉領兵,約行六七十里,只見道路之中,大對小對攜男挈女而來。”
    119

    鬻兒賣女

    成語拼音:
    yù ér mài nǚ
    成語解釋:
    鬻:賣。指生活無依,被迫賣掉自己的兒女。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破家蕩產,鬻兒賣女,時有所聞。”
    120

    一男半女

    成語拼音:
    yī nán bàn nǚ
    成語解釋:
    指一個子女,一個兒子或女兒。
    成語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員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絕了香火。”
    * nv成語,nv的成語,帶nv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