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的成語 (260個)
-
121
忸怩不安
- 成語拼音:
- niǔ ní bù ān
- 成語解釋:
- 忸怩:羞慚的樣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亂。
- 成語出處:
- 茅盾《子夜》七:“在屠維岳的鋒芒逼人的眼光下,這張長方臉兒上漸漸顯現了忸怩不安的氣色。”
-
122
怒猊渴驥
- 成語拼音:
- nù ní kě jì
- 成語解釋:
- 猊:狻猊,即獅子;驥:駿馬。如憤怒的獅子撬扒石頭,口渴的駿馬奔向泉水。形容書法遒勁奔放。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徐浩傳》:“始,浩父嶠之善書,以法授浩,益工。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
-
123
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 成語拼音:
- nù ní mèi shí,kě jì bēn quán
- 成語解釋:
- 猊:狻猊,即獅子;抉:踢開;驥:駿馬。如憤怒的獅子踢開石頭,口渴的駿馬奔向泉水。形容書法遒勁奔放
- 成語出處:
- 《唐書·徐浩傳》:“嘗書四十三幅屏,八體皆備,如怒猊抉石,渴驥奔泉。”
-
124
忸忸怩怩
- 成語拼音:
- niǔ niǔ ní ní
- 成語解釋:
-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尚書·五子之歌》:“顏厚有忸怩。”
-
125
泥牛入海
- 成語拼音:
- ní niú rù hǎi
- 成語解釋:
- 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無音信。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
126
呢喃細語
- 成語拼音:
- ní nán xì yǔ
- 成語解釋:
- 形容小聲說話。
- 成語出處:
- 《北史 隋 房陵王勇傳》:“乃向西北奮飛,喃喃細語。”
-
127
忸怩作態
- 成語拼音:
- niǔ ní zuò tài
- 成語解釋:
- 忸怩:羞愧的樣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巴金《談〈春〉》:“倘使小說不能作為我作戰的武器,我何必化那么多的功夫轉彎抹角、忸怩作態,供人欣賞來換取作家的頭銜呢?”
-
128
泥蟠不滓
- 成語拼音:
- ní pān bù zǐ
- 成語解釋:
- 盤繞在泥里而沒有被污染。比喻人不得志但不喪失節操。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蜀書·秦宓傳》:“有補于事,泥蟠不滓,行參圣師。”
-
129
泥菩薩過江
- 成語拼音:
- ní pú sà guò jiāng
- 成語解釋:
- 表示連自己也保不住,更談不上幫助別人。
- 成語出處: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送回去也好。”
-
130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 成語拼音:
- ní pú sà guò jiāng,zì shēn nán bǎo
- 成語解釋:
- 泥塑的泥菩薩在水中會被浸壞。比喻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幫助別人
- 成語出處: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哥哥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送回去也好。”
-
131
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
- 成語拼音:
- ní pú sà luò shuǐ,zì shēn nán bǎo
- 成語解釋:
- 泥塑的泥菩薩在水中會被浸壞。比喻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幫助別人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還保得別人?”
-
132
逆取順守
- 成語拼音:
- nì qǔ shùn shǒu
- 成語解釋:
- 逆:背叛;順:合理。背叛國君奪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國家。
- 成語出處:
- 《漢書·陸賈傳》:“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
-
133
你謙我讓
- 成語拼音:
- nǐ qiān wǒ ràng
- 成語解釋:
- 謙:謙讓。指雙方互相謙讓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7回:“這是一件正經大事,大家鼓舞起來,別你謙我讓的。”
-
134
擬人必于其倫
- 成語拼音:
- nǐ rén bì yú qí lún
- 成語解釋:
- 擬:比擬;倫:同類。指比擬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類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下》:“擬人必于其倫。”
-
135
擬人必以其倫
- 成語拼音:
- nǐ rén bì yǐ qí lún
- 成語解釋:
- 擬:比擬;倫:同類。指比擬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類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 成語出處:
- 唐·劉知畿《史通·敘事》:“洎乎中代,其體稍殊,或擬人必以其倫,或述事多比于古。”
-
136
逆施倒行
- 成語拼音:
- nì shī dǎo xíng
- 成語解釋:
- 見“逆行倒施”。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逆施倒行,以迄于今。”
-
137
泥沙俱下
- 成語拼音:
- ní shā jù xià
- 成語解釋:
- 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著水一起流了下來。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一同顯現出來。
- 成語出處:
- 清 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人稱才大者,如萬里黃河,與泥沙俱下。余以為:此粗才,非大才也。”
-
138
泥塑木雕
- 成語拼音:
- ní sù mù diāo
- 成語解釋:
- 用泥土塑造、木頭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動作及神情呆板。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靈感在那里。”
-
139
能士匿謀
- 成語拼音:
- néng shì nì móu
- 成語解釋:
- 匿:藏匿。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計謀
- 成語出處:
- 《孔叢子·對魏王》:“故賢愚共貫,則能士匿謀。”
-
140
呴濕濡沫
- 成語拼音:
- nì shī rú mò
- 成語解釋:
- “呴”念xǔ。語本《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互相救助。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 ni成語,ni的成語,帶n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