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neng的成語 (166個)

    121

    素不相能

    成語拼音:
    sù bù xiāng néng
    成語解釋:
    能:親善。指一向不和睦。
    成語出處:
    《左傳 襄公二十一年》:“欒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懷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欒氏,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漢書 吳漢傳》:“子與劉公積不相能,而信其虛談,不為之備,終受制矣。”
    122

    雖覆能復

    成語拼音:
    suī fù néng fù
    成語解釋:
    覆:翻倒;復:復原。雖然已經翻倒,但還能復原。后也指反復無常的手段。
    成語出處:
    《鬼谷子 飛箝》:“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覆,不失其度。”
    123

    熟能生巧

    成語拼音:
    shú néng shēng qiǎo
    成語解釋:
    巧:技巧。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31回:“俗話說的‘熟能生巧’,舅兄昨日讀了一夜。不但他已嚼出此中意味,并且連寄女都聽會,所以隨問隨答,毫不費事。”
    124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成語拼音:
    shuǐ néng zài zhōu,yì néng fù zhōu
    成語解釋:
    載:承載;覆:傾覆。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事物有利有害
    成語出處:
    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故喻君為舟,喻人為水,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順水之道則浮,違則沒。”
    125

    善文能武

    成語拼音:
    shàn wén néng wǔ
    成語解釋:
    既有文才,又通武藝。現常指既能動筆又有實際工作能力。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則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126

    使賢任能

    成語拼音:
    shǐ xián rèn néng
    成語解釋: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成語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吾使賢任能,各殊其事,孤虛心高望,冀聞報復之謀,今咸匿聲隱形,不聞其語,厥咎安在?”
    127

    賞賢使能

    成語拼音:
    shǎng xián shǐ néng
    成語解釋:
    尊崇并重用賢能之士。賞,通“尚”。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霸》:“致忠心以愛之,賞賢使能以次之。”
    128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成語拼音:
    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成語解釋:
    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司馬懿。指人雖死,余威猶在
    成語出處:
    傅専《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君不聞‘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千古奇事真堪詫。”
    129

    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

    成語拼音: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成語解釋: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語出處:
    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醒世訓》:“是以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130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成語拼音: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
    成語解釋: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語出處:
    秦·李斯《上書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131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成語拼音: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成語解釋: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語出處: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132

    推賢讓能

    成語拼音:
    tuī xián ràng néng
    成語解釋:
    推:舉薦;讓:謙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
    成語出處:
    《尚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
    133

    推賢遜能

    成語拼音:
    tuī xián xùn néng
    成語解釋:
    推:舉薦;遜:退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社稷寧謐,黎民樂業,皆晏推賢遜能之助。”
    134

    吐珠于澤,誰能不含

    成語拼音:
    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
    成語解釋:
    含:銜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澤,則人人都會取來銜在嘴里。比喻君權旁落,則人人都要謀奪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翟峬傳》:“故孔子曰:‘吐珠于澤,誰能不含。’諭君之權柄外假,則畢竟取以為己利,猶出于澤中,誰能不含。”
    135

    未能免俗

    成語拼音:
    wèi néng miǎn sú
    成語解釋:
    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136

    無能為力

    成語拼音:
    wú néng wéi lì
    成語解釋:
    用不上力量;幫不上忙;指沒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
    137

    無能為役

    成語拼音:
    wú néng wéi yì
    成語解釋:
    役:役使。簡直連供給他們役使都不配。自謙才干遠不能和別人相比。
    成語出處:
    《左傳·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于先大夫,無能為役。”
    138

    萬能鑰匙

    成語拼音:
    wàn néng yào shì
    成語解釋:
    指能打開所有鎖的鑰匙。比喻解決一切困難的辦法
    成語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四章:“解決問題必須找到一把萬能鑰匙:斗。”
    139

    無能之輩

    成語拼音:
    wú néng zhī bèi
    成語解釋:
    笨拙、沒有能力或容易犯錯誤的人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1回:“岳飛真乃無能之輩。”
    140

    無所不能

    成語拼音:
    wú suǒ bù néng
    成語解釋:
    沒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樣樣能做。
    成語出處: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一:“近歲迎紫姑者極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詩,有極工者,予屢見之,多自稱蓬萊謫仙,醫卜無所不能,棋與國手為敵。”
    * neng成語,neng的成語,帶ne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