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ming的成語 (957個)

    561

    劚玉如泥

    成語拼音:
    míng yù rú ní
    成語解釋:
    形容刀刃極其鋒利。
    成語出處:
    南朝·梁·陶弘景《古今刀劍錄》:“董卓少時耕野,得一刀,無文字,四面隱起作山云文,劚玉如泥。”
    562

    名譽掃地

    成語拼音:
    míng yù sǎo dì
    成語解釋:
    指徹底失去聲譽
    成語出處:
    王朔《過把癮就死》:“我也在一邊坐下,喘出一口氣,感到名譽掃地,威信掃地。”
    563

    名揚四海

    成語拼音:
    míng yáng sì hǎi
    成語解釋:
    四海:指全國各地。名聲傳遍全國。形容名聲很大。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糾糾名揚四海,喜孜孜笑滿腮。”
    564

    鳴野食蘋

    成語拼音:
    míng yě shí píng
    成語解釋:
    比喻誠心待人,同甘共苦。
    成語出處:
    《詩經 小雅 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565

    名揚天下

    成語拼音:
    míng yáng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形容名聲極大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8回:“瓶兒罐兒也有兩個耳朵,你須曾聞我等十節度使累建大功,名揚天下,大將王文德么?”
    566

    鳴玉曳履

    成語拼音:
    míng yù yè lǚ
    成語解釋:
    佩玉飾曳絲履。謂獲高官厚祿。
    成語出處:
    《新唐書·馬周傳》:“今超授高爵,與外廷朝會,騶豎倡子,鳴玉曳履,臣竊恥之。”
    567

    鳴玉曳組

    成語拼音:
    míng yù yè zǔ
    成語解釋:
    佩玉飾曳印組。謂任高官。
    成語出處:
    《新唐書·李綱傳》:“今新造天下,開太平之基,功臣賞未及遍,高才猶伏草茅,而先令舞胡鳴玉曳組,位五品,趨丹地,殆非創業垂統,貽子孫之道也。”
    568

    明于治亂

    成語拼音:
    míng yú zhì luàn
    成語解釋:
    明曉國家治亂的道理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彊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569

    明揚仄陋

    成語拼音:
    míng yáng zè lòu
    成語解釋:
    見“明揚側陋”。
    成語出處:
    漢·曹操《求賢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570

    鳴雁直木

    成語拼音:
    míng yàn zhí mù
    成語解釋:
    古人認為雁隨陽而處,木隨陽而直。比喻良才。
    成語出處:
    《梁書·袁昂傳》:“臣東國賤人,學行何取,既殊鳴雁直木,故無結綬彈冠。”
    571

    明爭暗斗

    成語拼音:
    míng zhēng àn dòu
    成語解釋: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成語出處: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572

    明珠按劍

    成語拼音:
    míng zhū àn jiàn
    成語解釋:
    按:用手撫著。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卻手持寶劍。比喻由于誤會以敵意回報對方
    成語出處:
    清·朱之瑜《德始堂記》:“今與賢之相知也新,而又語言不能通,不當有明珠按劍之舉;萬一他時復有晤期,更當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
    573

    明珠暗投

    成語拼音:
    míng zhū àn tóu
    成語解釋: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驚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里。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574

    明哲保身

    成語拼音:
    míng zhé bǎo shēn
    成語解釋:
    明哲:明智;通達事理。指洞察事理、聰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為了個人得失不堅持原則;與世無爭。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575

    名重當時

    成語拼音:
    míng zhòng dāng shí
    成語解釋:
    重:敬重,器重。名望很高,在當時很有名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卓茂傳》:“茂與孔休,蔡勛、劉宣、龔勝、鮑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并名重當時。”
    576

    命在旦夕

    成語拼音:
    mìng zài dàn xī
    成語解釋:
    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成語出處:
    唐 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577

    明正典刑

    成語拼音: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
    成語解釋:
    明:表明;正:治罪;典刑:法律。依照法律處以極刑。舊時多用于處決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
    成語出處:
    宋 呂頤浩《辭免赴召乞納節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當明正典刑;如委實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閑退。”
    578

    銘諸肺腑

    成語拼音:
    míng zhū fèi fǔ
    成語解釋:
    比喻永記不忘。
    成語出處:
    宋·王偁《東都事略·富弼傳》:“敢不置之枕席,銘諸肺腑,終老是戒。”
    579

    明知故犯

    成語拼音:
    míng zhī gù fàn
    成語解釋:
    明知不對;卻故意違犯。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問:‘一切生靈具有佛性,既有佛性,為甚么卻撞入驢胎馬腹?’師曰:‘知而故犯。’”
    580

    明知故問

    成語拼音:
    míng zhī gù wèn
    成語解釋: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卻還要故意問別人。
    成語出處:
    清 石玉困《三俠五義》:“見他這番光景,明知故問道:‘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
    * ming成語,ming的成語,帶mi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