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lv的成語 (394個)

    121

    鞠旅陳師

    成語拼音:
    jū lǚ chén shī
    成語解釋:
    鞠:告;陳:陳列;師、旅:軍隊。出征之前,集合軍隊發布命令
    成語出處:
    《南史·宋本紀》:“鞠旅陳師,赫然大號。”
    122

    酒綠燈紅

    成語拼音:
    jiǔ lǜ dēng hóng
    成語解釋:
    形容奢侈糜爛的生活。
    成語出處:
    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 小秦淮錄》:“酒綠燈紅紺碧花,江鄉此會最高華。”
    123

    踐律蹈禮

    成語拼音:
    jiàn lǜ dǎo lǐ
    成語解釋:
    指遵循禮法。
    成語出處:
    《北齊書 文宣帝紀》:“以王踐律蹈禮,軌物蒼生。”
    124

    劍履上殿

    成語拼音:
    jiàn lǚ shàng diàn
    成語解釋:
    劍:刀劍;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許功臣帶刀劍與穿鞋上殿作為恩寵。形容待遇優異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于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125

    進旅退旅

    成語拼音:
    jìn lǚ tuì lǚ
    成語解釋:
    旅:共,同。與眾人一起進退。形容跟著大家走,自己沒有什么主張。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
    126

    借坡下驢

    成語拼音:
    jiè pō xià lǘ
    成語解釋:
    憑借有利的地勢下驢。比喻利用有利條件行事。
    成語出處:
    張笑天《死島情仇》:“李英民咕嘟一聲灌了一口湯,想找個臺階借坡下驢:‘好男不跟女斗。’”
    127

    計窮慮盡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lǜ jìn
    成語解釋:
    見“計窮慮極”。
    成語出處:
    三國·魏·繆襲《定武功》詩:“計窮慮盡,求來連和,和不時,心中憂戚。”
    128

    計窮慮極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lǜ jí
    成語解釋:
    謂計慮窮盡。
    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備遂割湘水為界,于是罷軍”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始與豫州觀于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129

    焦思苦慮

    成語拼音:
    jiāo sī kǔ lǜ
    成語解釋:
    著急憂慮,苦心思考。
    成語出處:
    鄒韜奮《經歷》:“我這時的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綏遠的被侵略,每日所焦思苦慮的只是這個問題。”
    130

    監市履狶

    成語拼音:
    jiān shì lǚ xī
    成語解釋:
    比喻善于體察事物。
    成語出處:
    《莊子 知北游》:“正獲之問于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王先謙集解引李頤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腳狶難肥處,故知豕肥耳。”
    131

    計深慮遠

    成語拼音:
    jì shēng lǜ yuǎn
    成語解釋:
    計:計謀。慮:考慮。計謀想得很深遠。
    成語出處: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首也。”
    132

    謹始慮終

    成語拼音:
    jǐn shǐ lǜ zhōng
    成語解釋:
    謂慎之于始并慮及其終。
    成語出處:
    明·鹿善繼《答范景龍書》:“惟是世變滔滔,黨同伐異,任重道遠,謹始慮終,往常書本生活,到此躬行實踐,別有光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133

    進退履繩

    成語拼音:
    jìn tuì lǚ shéng
    成語解釋:
    見“進退中繩”。
    成語出處: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內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
    134

    警心滌慮

    成語拼音:
    jǐng xīn dí lǜ
    成語解釋:
    警:警覺;滌:掃除。形容警覺內心,清除雜念
    成語出處:
    《清史稿·明珠傳》:“至于緊要員缺,特令會同推舉,原期得人,亦欲令被舉者警心滌慮。”
    135

    計行慮義

    成語拼音:
    jì xíng lǜ yì
    成語解釋:
    計:計策。行:實施。慮:考慮。義:道義。實施計策前要考慮到是否合乎道義。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慎行論》:“君子計行慮義,小人計行其利。”
    136

    據義履方

    成語拼音:
    jù yì lǚ fāng
    成語解釋:
    根據正道立身行事。
    成語出處:
    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為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137

    截趾適履

    成語拼音:
    jié zhǐ shì lǚ
    成語解釋:
    腳大鞋小,切斷腳趾去適應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強湊合或無原則的遷就
    成語出處:
    劉師培《補》:“若強為之解,徒見其截趾適履耳。”
    138

    狂朋怪侶

    成語拼音:
    kuáng péng guài lǚ
    成語解釋:
    行為狂放不循常軌的朋友。
    成語出處:
    宋·柳永《戚氏》詞:“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
    139

    困心橫慮

    成語拼音:
    kùn xīn héng lǜ
    成語解釋:
    心意困苦,憂慮滿胸。表示費盡心力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朱熹集注:“事勢窮蹙,以至困于心,橫于慮,然后能奮發而興起。”
    140

    困心衡慮

    成語拼音:
    kùn xīn héng lǜ
    成語解釋:
    心意困苦,思慮阻塞。表示費盡心力,經過艱苦的思考。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 lv成語,lv的成語,帶lv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