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的成語 (394個)
-
221
謀慮深遠
- 成語拼音:
- móu lǜ shēn yuǎn
- 成語解釋:
- 考慮謀劃深遠的問題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辛慶忌傳》:“光祿勛慶忌行義所在,柔毅敦厚,謀慮深遠。”
-
222
門閭之望
- 成語拼音:
- mén lǚ zhī wàng
- 成語解釋:
- 指父母對子女的想望。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六》:“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
-
223
鳴玉曳履
- 成語拼音:
- míng yù yè lǚ
- 成語解釋:
- 佩玉飾曳絲履。謂獲高官厚祿。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馬周傳》:“今超授高爵,與外廷朝會,騶豎倡子,鳴玉曳履,臣竊恥之。”
-
224
密針細縷
- 成語拼音:
- mì zhēn xì lǚ
- 成語解釋:
- 縷:線。縫制得十分細密。比喻考慮事情極為周到
- 成語出處:
- 茅盾《夜讀偶記》:“曹雪芹的這種密針細縷、曲曲折折表達出來的向前看的態度,在后四十回中卻被高鶚發揮為相反的一面。”
-
225
納履踵決
- 成語拼音:
- nà lǚ zhǒng jué
- 成語解釋:
- 納:穿;履:鞋;踵:腳后跟;決:破裂。提上鞋,鞋的腳后跟處卻破裂。形容處境困難。
- 成語出處:
-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
-
226
曝骨履腸
- 成語拼音:
- pù gǔ lǚ cháng
- 成語解釋:
- 暴露尸骨,踩踏腸子。極言所釀戰禍之慘烈。
- 成語出處:
- 《隋書·李德林傳》:“佐斗嫁禍,紛若猬毛,曝骨履腸,間不容礪。”
-
227
披紅掛綠
- 成語拼音:
- pī hóng guà lǜ
- 成語解釋:
- 披:穿著。穿著鮮艷的服裝或帶有喜慶氣氛的裝飾
- 成語出處:
-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54回:“你這臭淫婦,平白里又不赴席,又不拜年,披紅掛綠是為什么?”
-
228
蓬閭生輝
- 成語拼音:
- péng lǘ shēng huī
- 成語解釋:
- 蓬閭:簡陋的房屋。使陋室增添光輝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歧路燈》第四回:“孝移道:‘多蒙兩位先生臺愛,蓬閭生輝。’”
-
229
溥天率土
- 成語拼音:
- pǔ tiān lǜ tǔ
- 成語解釋:
- 謂整個天下、四海之內。語本《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成語出處:
- 語出《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
230
疲心竭慮
- 成語拼音:
- pí xīn jié lǜ
- 成語解釋:
- 竭:盡。指費盡心思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論更改貢舉事件札子》:“選五百人,而日限又迫,使考試之官殆廢寢食,疲心竭慮,因勞致昏。”
-
231
清規戒律
- 成語拼音:
- qīng guī jiè lǜ
- 成語解釋:
- 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規則和戒條。現比喻束縛人的繁瑣不合理的規章制度。
- 成語出處:
- 《釋門正統》:“元和九百丈懷海禪師,始立天下禪林規式,謂之清規。”
-
232
千古一律
- 成語拼音:
- qiān gǔ yī lǜ
- 成語解釋:
- 謂從來如此。
- 成語出處:
- 明·李贄《史綱評要·周記·敬王》:“殺子產,謗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
-
233
砌紅堆綠
- 成語拼音:
- qì hóng duī lǜ
- 成語解釋:
- 形容春日花木繁榮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宋·張孝祥《滿江紅·思歸寄柳州》:“想一年好處,砌紅堆綠。”
-
234
黔驢技孤
- 成語拼音:
- qián lǘ jì gū
- 成語解釋:
-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同“黔驢之技”。
- 成語出處:
- 明·孫仁孺《東郭記·妾婦之道》:“腐鼠堪驚,黔驢技孤。”
-
235
黔驢技盡
- 成語拼音:
- qián lǘ jì jìn
- 成語解釋:
- 黔:貴州。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 成語出處:
- 清·朱之瑜《答王師吉書》:“特恐黔驢技盡,為諸鄉親羞耳。”
-
236
黔驢技窮
- 成語拼音:
- qián lǘ jì qióng
- 成語解釋:
- 黔:今貴州省;窮:盡。黔地的驢;本領窮盡了。比喻極為有限的一點本領也用盡了。
- 成語出處:
-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
237
騎驢覓驢
- 成語拼音:
- qí lǘ mì lǘ
- 成語解釋:
- 騎著驢去找別的驢。原比喻一面占著一個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稱心的工作。現多比喻東西就在自己這里,還到處去找。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志公和尚大乘贊》:“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
-
238
輕慮淺謀
- 成語拼音:
- qīng lǜ qiǎn móu
- 成語解釋:
- 考慮不全面,計劃不周密。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趙世家》:“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同類相推,俱入禍門。”
-
239
騎驢索句
- 成語拼音:
- qí lǘ suǒ jù
- 成語解釋: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后用為苦吟的典故。
- 成語出處:
-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
240
千慮一得
- 成語拼音:
- qiān lǜ yī dé
- 成語解釋:
- 慮:思考;得:收獲。在千百次的考慮中;總會有正確的時候。
- 成語出處: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內篇雜下十八》:“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 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 lv成語,lv的成語,帶lv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