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的成語 (238個)
-
41
讜論侃侃
- 成語拼音:
- dǎng lùn kǎn kǎn
- 成語解釋:
- 讜論:公正、正直的言論。對上敢于直言,談論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 成語出處:
- 宋 蘇舜欽《祭滕子京文》:“往往諫列,讜論侃侃;屢觸權要,卒就貶竄。”
-
42
大輅椎輪
- 成語拼音:
- dà lù zhuī lún
- 成語解釋:
- 大輅:古代大車;椎輪:無輻原始車輪。華美的大車是從無輻車輪的原始車開始的。比喻事物的進化,是從簡到繁,從粗到精。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蕭統《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
-
43
讜言嘉論
- 成語拼音:
- dǎng yán jiā lùn
- 成語解釋:
- 公正、正直而有說服力的言論。
- 成語出處:
- 《元史 張孔孫傳》:“孔孫素以文學名,且善琴,工畫山水竹石,而騎射尤精,及其立朝,讜言嘉論,有可觀者,士論服之。”
-
44
大展經綸
- 成語拼音:
- dà zhǎn jīng lún
- 成語解釋:
- 經綸:整理絲縷,比喻治理國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先取荊州后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
45
耳食之論
- 成語拼音:
- ěr shí zhī lùn
- 成語解釋:
- 形容聽來的沒有確鑿根據的言論。亦作“耳食之談”、“耳食之言”、“耳食之見”、“耳食之學”。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
46
紛紛議論
- 成語拼音:
- fēn fēn yì lùn
- 成語解釋:
- 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形容很多人談論的情景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4回:“這里李紈等紛紛議論,便傳喚看園子的一干人來,叫把園門鎖上。”
-
47
法輪常轉
- 成語拼音:
- fǎ lún cháng zhuàn
- 成語解釋:
- 法輪:佛家語,輪有二義,一為運轉,一為摧碾,佛運轉心中清凈妙法以度人,且摧毀世俗一切邪惑之見。指佛法無邊,普濟眾生。
- 成語出處:
-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三轉法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凈。”
-
48
負類反倫
- 成語拼音:
- fù lèi fǎn lún
- 成語解釋:
- 和同類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
- 成語出處:
- 《列子·仲尼》:“龍誑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盡,有影不移,發引千鈞,白馬非馬,孤犢未嘗有母。’其負類反倫,不可勝言也。”張湛注:“負,猶背也。類,同也。”
-
49
訪論稽古
- 成語拼音:
- fǎng lùn jī gǔ
- 成語解釋:
- 探求討論古代的言論和典實
- 成語出處:
- 漢·趙歧《孟子題辭》:“矜我劬瘁,睠我皓首,訪論稽古,慰以大道。”
-
50
放言高論
- 成語拼音:
- fàng yán gāo lùn
- 成語解釋:
- 謂毫無顧忌地大發議論。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荀卿論》:“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矩,不敢放言高論。”
-
51
浮言虛論
- 成語拼音:
- fú yán xū lùn
- 成語解釋:
- 浮言:沒有事實根據的話。浮泛不切實際的言談論調
- 成語出處:
- 宋·葉適《制科》:“當制舉之盛時,置學立師,以法相授,浮言虛論,披抉不窮。”
-
52
佛旨綸音
- 成語拼音:
- fó zhǐ lún yīn
- 成語解釋:
- 綸音:皇帝的詔令。菩薩的旨意,皇帝的詔令。指必須遵行的號令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便是佛旨綸音,要把她送到龍宮去,作個龍女,也許是萬兩黃金,買不動她那不字兒。”
-
53
蓋棺定論
- 成語拼音:
- gài guān dìng lùn
- 成語解釋:
- 指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到死后才能做出結論。同“蓋棺論定”。
- 成語出處:
- 明 呂坤《大明嘉議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呂君墓志銘》:“善惡在我,毀譽由人,蓋棺定論,無藉于子孫之乞言耳。”
-
54
蓋棺論定
- 成語拼音:
- gài guān lùn dìng
- 成語解釋:
- 蓋上棺材蓋,才能下結論。人死后對其一生作出評價。
- 成語出處:
- 《明史 劉大夏傳》:“人生蓋棺論定,一日未死,即一日憂責未已。”
-
55
鶻侖吞棗
- 成語拼音:
- gǔ lún tūn zǎo
- 成語解釋:
- 把棗子整個兒吞下,不細嚼辨味。常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今動不動便先說個本末精粗無二致,正是鶻侖吞棗。”
-
56
格殺不論
- 成語拼音:
- gé shā bù lùn
- 成語解釋:
- 格:打;格殺:打死;不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劉盆子傳》:“皆可格殺。”
-
57
格殺弗論
- 成語拼音:
- gé shā fú lùn
- 成語解釋:
- 見“格殺勿論”。
- 成語出處:
- 清·夏燮《中西紀事·粵民義師》:“洋人入其界者,登時格殺弗論。”
-
58
格殺勿論
- 成語拼音:
- gé shā wù lùn
- 成語解釋:
- 格:打;格殺:打死;勿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
- 成語出處:
- 清 林則徐《體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駛近夷路,概行追擊,倘敢逞兇拒捕,格殺勿論。”
-
59
格殺無論
- 成語拼音:
- gé shā wú lùn
- 成語解釋:
- 見“格殺勿論”。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三章第三節:“清政府以‘格殺無論’對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殺無論’對待賣國賊。”
-
60
高談大論
- 成語拼音:
- gāo tán dà lùn
- 成語解釋:
- 指不切實際的言談、議論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20卷:“江西學者自以為得陸刪定之學,便高談大論,略無忌憚。”
* lun成語,lun的成語,帶lun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