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的成語 (292個)
-
281
贓穢狼藉
- 成語拼音:
- zāng huì láng jí
- 成語解釋:
-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 成語出處:
- 《古今小說 沉小霞相會出師表》:“一到京師,看見嚴家贓穢狼藉,心中甚怒。”
-
282
鷙擊狼噬
- 成語拼音:
- zhì jī láng shì
- 成語解釋:
- 謂兇狠地殘害人。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王鉷傳》:“林甫方興大獄,撼東宮,誅不附己者,以鉷險刻,可動以利,故倚之,使鷙擊狼噬。”
-
283
周郎顧曲
- 成語拼音:
- zhōu láng gù qǔ
- 成語解釋:
- 原指周瑜業于音樂。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
284
逐浪隨波
- 成語拼音:
- zhú làng suí bō
- 成語解釋:
- 喻指一個人缺乏主見;總是隨順時尚;人云亦云。逐浪:追逐浪潮;隨波:隨順波流。
- 成語出處:
- 漢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泥滯茍且,沒而不覺,隨波漂流,與漂俱滅者亦甚眾多。”
-
285
作浪興風
- 成語拼音:
- zuò làng xīng fēng
- 成語解釋:
- 掀起風浪。比喻制造事端。
- 成語出處:
- 《再生緣》第七十四回:“[郡主]心中本有些須醋,被江媽,作浪興風煽惑他。”
-
286
中郎有女
- 成語拼音:
- zhōng láng yǒu nǚ
- 成語解釋:
- 中郎:漢蔡邕,曾官左中郎將,人稱蔡中郎,因同情董卓獲罪,死于獄中,遺有一女,名琰,字文姬。指沒有兒子只有女兒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天津呂某,婦某氏……相夫子,事事盡禮。中郎有女,年十四,已字人。”
-
287
中山狼
- 成語拼音:
- zhōng shān láng
- 成語解釋:
- 比喻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
288
贓私狼藉
- 成語拼音:
- zāng sī láng jí
- 成語解釋:
-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 成語出處:
- 《晉書 會稽文孝王道子傳》:“[茹千秋]其子壽齡為樂安令,贓私狼藉,畏法奔逃,竟無罪惡罰,傲然還縣。”
-
289
贓私狼籍
- 成語拼音:
- zāng sī láng jí
- 成語解釋:
-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 成語出處:
- 《晉書 孫盛傳》:“溫得盛箋遣從事重案之,贓私狼籍,檻車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
290
贓污狼籍
- 成語拼音:
- zāng wū láng jí
- 成語解釋:
-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 成語出處:
- 元黃氏《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故事劉公神道碑》:“要束木之黨八人為道州路總管,敗政害民,贓污狼籍。”
-
291
贓污狼藉
- 成語拼音:
- zāng wū láng jí
- 成語解釋:
- 指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 魏志武帝紀》:“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
-
292
濯纓滄浪
- 成語拼音:
- zhuó yīng cāng làng
- 成語解釋:
- 濯:洗滌;纓:帽帶。在清水中洗滌冠纓。比喻超脫塵俗,操守高潔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 lang成語,lang的成語,帶lang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