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kuang的成語 (146個)

    121

    神怡心曠

    成語拼音:
    shén yí xīn kuàng
    成語解釋:
    精神愉悅,心胸開闊。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1回:“不一時,只聽得簫管悠悠,笙笛并發;正值風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度水而來,自然使人神怡心曠。”
    122

    條條框框

    成語拼音:
    tiáo tiáo kuàng kuàng
    成語解釋:
    被認為是過了時的或被認為是與所謀求的發展相抵觸并起妨礙作用的理論、概念或實踐
    成語出處:
    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思想一僵化,條條框框就多起來了。”
    123

    痛飲狂歌

    成語拼音:
    tòng yǐn kuáng gē
    成語解釋:
    痛:痛快,盡情;狂:越出常度。歡暢飲酒,縱情唱歌。形容喜悅的心情
    成語出處:
    唐·杜甫《贈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
    124

    枉口誑舌

    成語拼音:
    wǎng kǒu kuáng shé
    成語解釋:
    見“枉口拔舌”。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97回:“那張氏穿針兒枉口誑舌,陷害無辜。”
    125

    蟹匡蟬緌

    成語拼音:
    xiè kuāng chán ruí
    成語解釋:
    匡:背殼;緌:蟬的針吻。比喻名是實非,兩不相干。
    成語出處:
    《禮記·檀公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者,聞子皋將為成宰,遂為衰。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而子皋為之衰。’”
    126

    心曠神飛

    成語拼音:
    xīn kuàng shén fēi
    成語解釋:
    猶言心境愉悅,飄飄欲仙。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道士》:“二人心曠神飛,不覺醺醉。”
    127

    心曠神恬

    成語拼音:
    xīn kuàng shén tián
    成語解釋:
    同“心曠神怡”。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二折:“這枕抱著呵,骨清毛爽;靠著呵,心曠神恬;枕著呵,夢斷魂勞。”
    128

    心曠神怡

    成語拼音:
    xīn kuàng shén yí
    成語解釋: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成語出處: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129

    心曠神愉

    成語拼音:
    xīn kuàng shén yú
    成語解釋:
    同“心曠神怡”。
    成語出處:
    清·薛福成《白雷登海口避暑記》:“于斯之際,蠲煩滌囂,心曠神愉,竊意世間所謂神仙者之樂,不是過也。”
    130

    欣喜若狂

    成語拼音:
    xīn xǐ ruò kuáng
    成語解釋:
    形容高興到了極點。欣喜:歡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成語出處:
    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131

    析疑匡謬

    成語拼音:
    xī yí kuāng miù
    成語解釋:
    解釋疑義,糾正謬誤。
    成語出處: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序》:“惜李集無有斐然繼起者,爰合三家之注訂之,芟柞繁蕪,補增闕略,析疑匡謬,頻有更定。”
    132

    心怡神曠

    成語拼音:
    xīn yí shén kuàng
    成語解釋:
    同“心曠神怡”。
    成語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泰和記·劉蘇州席上寫風情〉》:“幸青皇肯憐,故紅妝相向,心怡神曠。”明·張居正《游衡岳后記》:“及登衡岳,覽洞壑之幽邃,與林泉之隈隩,慮澹物輕,心怡神曠。”
    133

    楊虎圍匡

    成語拼音:
    yáng hǔ wéi kuāng
    成語解釋:
    《史記·孔子世家》:“捍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楊,通“陽”。后因以“楊虎圍匡”指因貌似而產生誤會。
    成語出處:
    《史記·孔子世家》:“捍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
    134

    佯狂避世

    成語拼音:
    yáng kuáng bì shì
    成語解釋:
    佯:假裝。假裝瘋狂以回避世人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41回:“少不得借鑒著佯狂避世,放浪形骸,以為遮飾地步。”
    135

    一匡九合

    成語拼音:
    yī kuāng jiǔ hé
    成語解釋:
    春秋時管仲輔助齊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建立霸業。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國大事。
    成語出處:
    《舊唐書·鄭畋傳》:“臣始仕從戎,爰承指顧,稟三令五申之戒,預一匡九合之謀。”
    136

    怨曠思歸

    成語拼音:
    yuàn kuàng sī guī
    成語解釋:
    曠:久。怨恨別離長久,盼望早日還鄉
    成語出處: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咸怨曠思歸,流涕北顧。”
    137

    一匡天下

    成語拼音:
    yī kuāng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匡:糾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統治所及的地方,即整個中國。糾正混亂局勢,使天下安定下來。
    成語出處:
    《論語·憲問》:“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祍矣。”
    138

    言狂意妄

    成語拼音:
    yán kuáng yì wàng
    成語解釋:
    妄:胡亂。說話放肆,思想狂妄
    成語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杜少陵》:“歜上書之明年,言狂意妄,圣天子不賜鑊樵全生,棄逐嶺表。”
    139

    怨女曠夫

    成語拼音:
    yuàn nǚ kuàng fū
    成語解釋:
    指沒有配偶的成年男女。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無。”
    140

    誘秦誆楚

    成語拼音:
    yòu qín kuāng chǔ
    成語解釋:
    戰國時張儀勸導秦國以連衡破合從,以詭詐手段欺騙楚國背齊向秦。后遂因以“誘秦誆楚”表示挑撥離間。
    成語出處:
    清·余懷《板橋雜記·麗品》:“用誘秦誆楚之計,作摧蘭折玉之謀。”
    * kuang成語,kuang的成語,帶kua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