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kou的成語 (462個)

    181

    苦口逆耳

    成語拼音:
    kǔ kǒu nì ěr
    成語解釋:
    苦口:藥吃起來特別苦。逆耳: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誠的規勸。
    成語出處:
    《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
    182

    苦口婆心

    成語拼音:
    kǔ kǒu pó xīn
    成語解釋: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泉州道匡禪師》:“問:‘學人根思遲回,乞師曲運慈悲,開一線道。’師曰:‘遮個是老婆心。’”
    183

    空口說白話

    成語拼音:
    kōng kǒu shuō bái huà
    成語解釋:
    形容只是口頭說說而沒有事實證明或實際行動。
    成語出處:
    《舊唐書 憲宗本紀》:“凡好事口說則易,躬行則難。卿等既言之,須行之,勿空口說。”
    184

    空口說空話

    成語拼音:
    kōng kǒu shuō kōng huà
    成語解釋:
    形容光說不做事,或光說而沒有實際行動證明
    成語出處:
    孫中山《說知難行易》:“你們廣西有幾百萬人,不是幾個人能夠教得成的,也不是空口說空話可以算得事的。”
    185

    口口聲聲

    成語拼音:
    kǒu kǒu shēng shēng
    成語解釋:
    不止一次;反反復復地陳述或表白。形容總把某種說法掛在口頭上。
    成語出處:
    元 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你也曾聽杜宇,他那里口口聲聲攛掇,先生不如歸去。”
    186

    空口無憑

    成語拼音:
    kōng kǒu wú píng
    成語解釋:
    憑:憑證。只是嘴說;沒有憑證。指不足為據。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空口無憑的話,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
    187

    口口相傳

    成語拼音:
    kǒu kǒu xiāng chuán
    成語解釋:
    不著文學,口頭相傳。
    成語出處:
    宋 洪邁《夷堅丙志 黃十翁》:“汝還世五年,傳吾語于人間,作善者即生人世,受安樂福;作惡者萬劫不回,受無間苦。令聞此者口口相傳。”
    188

    口快心直

    成語拼音:
    kǒu kuài xīn zhí
    成語解釋:
    有啥說啥;想啥說啥。形容人性情直爽;語言明快。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云姑娘,你如今長大了,越發心直嘴快了。”
    189

    苦口之藥

    成語拼音:
    kǔ kǒu zhī yào
    成語解釋:
    苦口:口味苦。有療效的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尖銳的批評,聽起來覺得不舒服,但對改正錯誤很有好處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奮傳》:“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受之。”
    190

    叩馬而諫

    成語拼音:
    kòu mǎ ér jiàn
    成語解釋:
    勒住馬頭進行規勸。形容竭力進行勸諫。
    成語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義人者。’扶而去之。”
    191

    口蜜腹劍

    成語拼音:
    kǒu mì fù jiàn
    成語解釋:
    嘴里說得動聽;心里卻盤算著壞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陰險毒辣。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192

    扣帽子

    成語拼音:
    kòu mào zǐ
    成語解釋:
    把不好的名目硬加在人頭上
    成語出處:
    毛澤東《事情正在起變化》:“人們反對扣帽子,這只是反對共產黨扣他們的帽子。”
    193

    口沒遮攔

    成語拼音:
    kǒu méi zhē lán
    成語解釋:
    指說話沒任何顧忌,信口胡言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兒家口沒遮攔,一迷的將言語摧殘。”
    194

    扣槃捫籥

    成語拼音:
    kòu pán mén yuè
    成語解釋:
    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同“扣槃捫燭”。
    成語出處:
    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
    195

    扣盤捫燭

    成語拼音:
    kòu pán mén zhú
    成語解釋:
    扣:敲;捫:摸。比喻不經實踐,認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成語出處:
    宋 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為日也。”
    196

    扣槃捫燭

    成語拼音:
    kòu pán mén zhú
    成語解釋:
    扣:敲;捫:摸。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
    成語出處:
    宋 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
    197

    口輕舌薄

    成語拼音:
    kǒu qīng shé bó
    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刻薄尖酸
    成語出處:
    《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紀無厚道,口輕舌薄誚誰人?”
    198

    口巧手拙

    成語拼音:
    kǒu qiǎo shǒu zhuō
    成語解釋:
    巧:靈巧;拙:笨拙。光是嘴上能說,動手能力相當差
    成語出處:
    199

    口若懸河

    成語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成語解釋: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200

    口如懸河

    成語拼音:
    kǒu rú xuán hé
    成語解釋:
    見“口若懸河”。
    成語出處:
    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十七卷:“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 kou成語,kou的成語,帶ko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