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jing的成語 (1082個)

    321

    驚弓之鳥

    成語拼音:
    jīng gōng zhī niǎo
    成語解釋: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的人;遇到一點情況就惶恐不安。也作“傷弓之鳥。”
    成語出處:
    《晉書 王鑒傳》:“黷武之眾易動,驚弓之鳥難安。”
    322

    驚魂動魄

    成語拼音:
    jīng hún dòng pò
    成語解釋:
    形容十分恐懼
    成語出處:
    清 陳確《示兒帖》:“《易》曰:‘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讀《易》至此,未嘗不驚魂動魄,心膽墮地也。”
    323

    驚魂奪魄

    成語拼音:
    jīng hún duó pò
    成語解釋: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成語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當一個文化熟到了稀爛的時候,人們會麻木不仁的把驚魂奪魄的事情與刺激放在一旁,而專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節目上去。”
    324

    精悍短小

    成語拼音:
    jīng hàn duǎn xiǎo
    成語解釋:
    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也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
    成語出處:
    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畢再遇》:“淳熙間,以勇名于軍,精悍短小,蓋驍將也。”
    325

    娟好靜秀

    成語拼音:
    juān hǎo jìng xiù
    成語解釋:
    形容容貌秀美,性情柔和。
    成語出處:
    唐·韓愈《殿中少監馬君墓志》:“幼子娟好靜秀,瑤環瑜珥,蘭茁其芽,稱其家兒也。”
    326

    驚魂落魄

    成語拼音:
    jīng hún luò pò
    成語解釋:
    同“驚魂喪魄”。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23章:“左昆山久歷戎行,也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斷不會因吃了一次敗仗就驚魂落魄,不敢再戰。”
    327

    荊衡杞梓

    成語拼音:
    jīng héng qǐ zǐ
    成語解釋:
    荊:荊山;衡:衡山;杞梓:兩種好木材,比喻優秀的人才。比喻南方的優秀人才
    成語出處:
    《晉書·陸機陸云傳論》:“觀夫陸機、陸云,實荊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實,馳英華于早年。”
    328

    驚惶失措

    成語拼音:
    jīng huáng shī cuò
    成語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驚慌惶恐;舉止失去常態。
    成語出處:
    唐 李百藥《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329

    驚慌失措

    成語拼音:
    jīng huāng shī cuò
    成語解釋:
    失措:舉止失去常態;不知如何是好。形容驚恐慌張;不知如何是好。
    成語出處:
    《北齊書 元暉業傳》:“孝友臨刑,驚惶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330

    驚魂失魄

    成語拼音:
    jīng hún shī pò
    成語解釋:
    同“驚魂喪魄”。
    成語出處:
    《抗日歌謠·歌頌八路軍》:“八路,八路……賽如猛虎;敵人一見,驚魂失魄掉屁股。”
    331

    驚魂攝魄

    成語拼音:
    jīng hún shè pò
    成語解釋:
    見“驚魂奪魄”。
    成語出處:
    《花城》1981年第1期:“為了探索生命的奧秘,科學家們正付出艱辛的勞動和經歷著驚魂攝魄的斗爭。”
    332

    驚魂喪魄

    成語拼音:
    jīng hún sàng pò
    成語解釋:
    形容十分恐懼。
    成語出處:
    明·李贄《四書評·論語·季氏》:“使季孫聞之,不驚魂喪魄也哉!”
    333

    驚惶失色

    成語拼音:
    jīng huáng shī sè
    成語解釋:
    驚慌之極而面目變色。
    成語出處:
    元 孔齊《至正直記 羅太無高節》:“司徒稱名大呼,以手觸扃。從官偕至者,動以百騎,驚惶失色”
    334

    驚慌失色

    成語拼音:
    jīng huāng shī sè
    成語解釋:
    見“驚惶失色”。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與倪忠毫無主意,看見開門,以為惡奴前來陷害,不由的驚慌失色。”
    335

    鏡花水月

    成語拼音:
    jìng huā shuǐ yuè
    成語解釋:
    鏡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虛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詩中不能從字面來理解的所謂空靈的意境。
    成語出處: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一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336

    驚惶無措

    成語拼音:
    jīng huáng wú cuò
    成語解釋:
    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幺辦才好。
    成語出處:
    《北齊書 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337

    驚慌無措

    成語拼音:
    jīng huāng wú cuò
    成語解釋:
    同“驚惶失措”。
    成語出處:
    明·郭勛《英烈傳》第29回:“更深夜靜,不提防漢兵直抵磯下,鼓噪而前,驚慌無措。”
    338

    驚魂未定

    成語拼音:
    jīng hún wèi dìng
    成語解釋:
    驚魂:受驚嚇的心靈。形容受驚嚇后;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成語出處:
    宋 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
    339

    驚惶萬狀

    成語拼音:
    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
    成語解釋:
    驚惶:害怕;萬狀:各種樣子,表示程度極深。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宋 陳亮《謝楊解元啟》:“憂患百罹而未艾,驚惶萬狀而莫支。”
    340

    驚鴻艷影

    成語拼音:
    jīng hóng yàn yǐng
    成語解釋:
    驚鴻:輕捷飛起的鴻雁。形容女子輕盈艷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
    成語出處:
    清·王韜《鵑紅女史》:“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素妝淡服,豐神絕世,驚鴻艷影,湖水皆香。”
    * jing成語,jing的成語,帶ji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