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ji的成語 (2428個)

    1241

    繼踵接武

    成語拼音:
    jì zhǒng jiē wǔ
    成語解釋:
    踵:腳后跟;武:足跡。腳后跟接腳后跟,足跡挨足跡。形容人數眾多而擁擠不堪或接連不斷
    成語出處:
    明·歸有光《送張子忠之任南昌序》:“士大夫登朝著與其居于鄉者,繼踵接武。”
    1242

    掎摭利病

    成語拼音:
    jǐ zhí lì bìng
    成語解釋:
    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壞。形容品評優劣好壞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劉季緒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詆呵文章,掎摭利病。”
    1243

    積銖累寸

    成語拼音:
    jī zhū lěi cùn
    成語解釋:
    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
    成語出處:
    何剛德《客座偶談》第四卷:“如有盈余,積銖累寸,今年買半畝,明年買半畝。”
    1244

    驥子龍文

    成語拼音:
    jì zǐ lóng wén
    成語解釋:
    驥子:千里馬;龍文:駿馬名,舊時多指神童。原為佳子弟的代稱。后多比喻英才。
    成語出處:
    《南史·張融傳》:“延俊從父兄宣明二子景鸞、景鴻,并有逸才,河東呼景鸞為驥子,景鴻為龍文。”
    1245

    赍志沒地

    成語拼音:
    jī zhì mò dì
    成語解釋:
    赍:懷抱著,帶著;沒:死。志愿沒有實現就死了
    成語出處:
    南朝·梁·江淹《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1246

    急躁冒進

    成語拼音:
    jí zào mào jìn
    成語解釋:
    想趕快達到目的,不經仔細考慮或準備就急于行動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急躁冒進或保守,都是不按實際情況辦事,都是主觀主義。”
    1247

    積重難返

    成語拼音:
    jī zhòng nán fǎn
    成語解釋:
    積:長時間積累下來的;重:程度深;返:返回。指經過長時間形成的不良思想、作風或習慣;不容易革除、改變。
    成語出處:
    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20卷:“掌禁兵,筦樞要,遂致積重難返,以至此極也哉。”
    1248

    積重難反

    成語拼音:
    jī zhòng nán fǎn
    成語解釋: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很難改變。同“積重難返”。
    成語出處:
    明 張居正《陳六事疏》:“近來風俗人情,積習生弊,有頹靡不振之漸,有積重難反之幾。若不稍加改易,恐無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
    1249

    極重難返

    成語拼音:
    jí zhòng nán fǎn
    成語解釋: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于消極方面。
    成語出處:
    清·顧炎武《日知錄·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于景定,訖于洪武,而征科之額,十倍于紹煕以前者也。”
    1250

    戟指怒目

    成語拼音:
    jǐ zhǐ nǔ zhāng
    成語解釋:
    指著人,瞪著眼。形容大怒時斥責人的神態。
    成語出處:
    馬輅《國共和談演義》第六回:“張學良還要解釋,蔣早氣得七竅生煙,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1251

    極智窮思

    成語拼音:
    jí zhì qióng sī
    成語解釋:
    竭盡才智和思慮。
    成語出處:
    清·侯方域《豫省試策四》:“圣人所極智窮思而以為無奇者,乃就十數肉食之人而詢焉,采焉……則亦徒見其勞民傷財而已矣。”
    1252

    疾之如仇

    成語拼音:
    jí zhī rú chóu
    成語解釋:
    疾:憎恨。形容憎恨壞人壞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樣
    成語出處:
    《晉書·秦秀傳》:“秀性忌讒佞,疾之如仇。”
    1253

    疾之若仇

    成語拼音:
    jí zhī ruò chóu
    成語解釋:
    疾:憎恨。形容憎恨壞人壞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樣
    成語出處:
    《晉書·阮籍傳》:“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1254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成語拼音: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
    成語解釋:
    施:加,給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1255

    繼志述事

    成語拼音:
    jì zhì shù shì
    成語解釋:
    繼:繼承;述:陳述。繼承先人之志以言事理政
    成語出處:
    《宣和書譜》第一卷:“一旦用王浚,唾手可行,故天下始一于晉。夫可謂繼志述事之主。”
    1256

    急中生智

    成語拼音:
    jí zhōng shēng zhì
    成語解釋:
    智:智謀;對策。在緊急中猛然想出了應付的好辦法。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
    1257

    疾走先得

    成語拼音:
    jí zǒu xiān dé
    成語解釋:
    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成語出處:
    漢 焦贛《易林 損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1258

    疾足先得

    成語拼音:
    jí zú xiān dé
    成語解釋:
    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259

    擊中要害

    成語拼音:
    jī zhòng yào hài
    成語解釋:
    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為重要部門或問題的關鍵。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成語出處:
    《后漢書 來歙傳》:“臣夜入定后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
    1260

    機杼一家

    成語拼音:
    jī zhù yī jiā
    成語解釋:
    指文章能獨立經營,自成一家。
    成語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祖瑩傳》:“文章須出自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生活也。”
    * ji成語,ji的成語,帶j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