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ji的成語 (2428個)

    961

    畸輕畸重

    成語拼音:
    jī qīng jī zhòng
    成語解釋:
    有時偏輕,有時偏重。形容事物發展不均衡,或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公正。
    成語出處:
    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 編審 編審余論》:“丁與糧,無畸輕畸重之弊。”
    962

    極情盡致

    成語拼音:
    jí qíng jìn zhì
    成語解釋:
    謂將意趣風致表現得很充分。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三回:“果然蔣玉函扮了秦小官伏侍花魁醉后神情,把那一種憐香惜玉的意思,做得極情盡致。”
    963

    饑驅叩門

    成語拼音:
    jī qū kòu mén
    成語解釋:
    指為饑餓驅使,叩門求食。
    成語出處:
    語出晉 陶潛《乞食》詩:“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964

    計窮力盡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lì jìn
    成語解釋:
    計:計策;窮、屈:盡,竭。計策、力量都用完了。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蕭繹《馳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后主。”
    965

    計窮力極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lì jí
    成語解釋:
    見“計窮力竭”。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情史類略·東御史妓》:“妓曰:‘然則君將何往?’東謂:‘計窮力極,終還家,功名事終直之耳。’”
    966

    計窮慮盡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lǜ jìn
    成語解釋:
    見“計窮慮極”。
    成語出處:
    三國·魏·繆襲《定武功》詩:“計窮慮盡,求來連和,和不時,心中憂戚。”
    967

    計窮力竭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lì jié
    成語解釋:
    窮、竭:盡。計謀、力量都用盡了。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喬道清計窮力竭,遂同二將馳入山嶺。”
    968

    計窮慮極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lǜ jí
    成語解釋:
    謂計慮窮盡。
    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志·魯肅傳》:“備遂割湘水為界,于是罷軍”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始與豫州觀于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
    969

    計窮力屈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lì qù
    成語解釋:
    計:計策;窮、屈:盡,竭。計策、力量都用完了。
    成語出處:
    南朝梁·元帝《馳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晉熙附義,計窮力屈,反殺后主。”
    970

    計窮力詘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lì qū
    成語解釋:
    見“計窮力屈”。
    成語出處:
    明·鹿善繼《請發帑疏》:“臣今日之請,非但司遼餉言遼餉,實在新庫言新庫,計窮力詘,不得不出于此。”
    971

    以強凌弱

    成語拼音:
    jǐ qiáng líng ruò
    成語解釋:
    凌:侵犯;欺侮。依仗自己的強大或者人多去欺壓弱小者。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盜跖》:“自是之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
    972

    濟竅飄風

    成語拼音:
    jì qiào piāo fēng
    成語解釋:
    語出《莊子·齊物論》:“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謂大風止則所有的竅孔都空寂無聲。后比喻毫無影響與作用的事物。
    成語出處:
    語出《莊子·齊物論》:“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973

    計窮勢蹙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shì cù
    成語解釋:
    無計可施,情勢緊迫。
    成語出處:
    《元史·陳天祥傳》:“深既不能制亂,反為亂眾所制,軍中乏糧,人自相食,計窮勢蹙,倉黃退走,土兵隨擊,以致大敗。”
    974

    兼權尚計

    成語拼音:
    jiān quán shàng jì
    成語解釋:
    指全面衡量,深思熟慮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不茍》:“兼權之,孰計之,然后定其欲惡取舍。”
    975

    兼權熟計

    成語拼音:
    jiān quán shú jì
    成語解釋:
    指多方面衡量,深入考慮。
    成語出處:
    《荀子·不茍》:“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后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熟計之,然后定其欲惡取舍。”
    976

    雞犬桑麻

    成語拼音:
    jī quǎn sāng má
    成語解釋:
    形容鄉村的安靜生活。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53回:“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個鄉鎮了,田里種著菜,籬笆里栽著花,大有‘雞犬桑麻’光景。”
    977

    計窮勢迫

    成語拼音:
    jì qióng shì pò
    成語解釋:
    見“計窮勢蹙”。
    成語出處:
    明·蹇義《上言十事疏》:“計窮勢迫,愿投充軍,原其本情,豈所得已。”
    978

    雞犬升天

    成語拼音:
    jī quǎn shēng tiān
    成語解釋:
    比喻一個人做了大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成語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當時并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979

    掎挈伺詐

    成語拼音:
    jǐ qiè sì zhà
    成語解釋:
    抓住人家過錯,等待機會來陷害。
    成語出處:
    《荀子·富國》:“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
    980

    掎挈司詐

    成語拼音:
    jǐ qiè sī zhà
    成語解釋:
    掎挈:指摘;司:同“伺”,偵候;詐:欺詐。抓住人家過錯,等待機會來陷害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議兵》:“掎挈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
    * ji成語,ji的成語,帶j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