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ji的成語 (2428個)

    301

    斗挹箕揚

    成語拼音:
    dòu yì jī yáng
    成語解釋:
    比喻無實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為名。語出《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孔穎達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漿。”
    成語出處:
    語出《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302

    道遠知驥

    成語拼音:
    dào yuǎn zhī jì
    成語解釋:
    路遠才知道馬的好壞。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303

    得一知己,死可無恨

    成語拼音:
    dé yī zhī jǐ,sǐ kě wú hèn
    成語解釋:
    知己:彼此相知的朋友;恨:遺憾。能得到一位知心朋友,就是死了也沒有遺憾。形容知音難覓
    成語出處:
    謝覺哉《知己難》:“所謂‘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無恨’。”
    304

    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成語拼音: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
    成語解釋:
    驥:良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比喻經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劣。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植《矯志》“道遠知驥,世偽知賢。”
    305

    點指劃腳

    成語拼音:
    diǎn zhǐ jí jiǎo
    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點、批評。同“點手劃腳”。
    成語出處: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道人]只見來到肆前,果然一個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點指劃腳教人下棋。”
    306

    餓虎饑鷹

    成語拼音:
    è hǔ jī yīng
    成語解釋:
    比喻兇殘貪婪。
    成語出處:
    《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虎將軍,饑鷹侍中。’”
    307

    惡積禍盈

    成語拼音:
    è jī huò yíng
    成語解釋:
    罪惡成堆,禍害滿貫。形容罪大惡極。
    成語出處: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燋爛。”
    308

    惡籍盈指

    成語拼音:
    è jí yíng zhǐ
    成語解釋:
    猶惡貫滿盈。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龍飛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惡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復挽。”何垠注:“惡籍盈指,猶言惡事紀載已滿,不勝指也。”
    309

    惡跡昭著

    成語拼音:
    è jì zhāo zhù
    成語解釋:
    昭著:顯著,明顯。惡劣的事跡十分明顯,人所共見。形容罪行嚴重。
    成語出處:
    宋·鄭剛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詞,而繼之以今來勘狀,則惡跡昭著。”
    310

    餓殍枕藉

    成語拼音:
    e piao zhen ji
    成語解釋:
    枕藉:交疊而臥。餓死的人縱橫交疊,形容饑荒之年的悲慘景象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32回:“那個莊上不餓殍枕藉。”
    311

    恩榮并濟

    成語拼音:
    ēn róng bìng jì
    成語解釋:
    恩榮:恩惠榮寵。濟:調濟。恩惠與榮耀兩種手段一起施行。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恩榮并濟,上下有節,為治之道,于斯著矣。”
    312

    耳濡目擊

    成語拼音:
    ěr rǔ mù jī
    成語解釋:
    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成語出處:
    明 李東陽《劉公神道碑銘》:“古者重世臣將家,蓋其韜略技藝,耳濡目擊,有不習而能者。”
    313

    耳濡目及

    成語拼音:
    ěr rǔ mù jí
    成語解釋:
    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開府介川毛公德政頌》:“凡此諸條,耳濡目及,默化陰孚,匪言可悉。”
    314

    恩威并濟

    成語拼音:
    ēn wēi bìng jì
    成語解釋:
    恩德與威勢同時并行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56回:“以為恩威并濟,內外兼籌,布置得七平八穩,可以任我欲為了。”
    315

    耳聞目擊

    成語拼音:
    ěr wén mù jī
    成語解釋:
    擊:接觸。親自聽說,親眼看見。
    成語出處:
    宋·劉克莊《后村全集·回劉汀州書》:“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聞目擊,一旦因賢嗣顯揚之請,遂得附名驥尾,以詔不朽,豈非幸歟!”
    316

    黼蔀黻紀

    成語拼音:
    fǔ bù fú jì
    成語解釋:
    “黼”念fǔ;“蔀”念bù。謂錦繡美好的年代。
    成語出處:
    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序》:“黼蔀黻紀,相一人而壽世,為百族之福宗。”
    317

    防不及防

    成語拼音:
    fáng bù jí fáng
    成語解釋:
    防:防備。指想到防備卻已來不及防備。
    成語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7回:“可見小人之伺君子,每于所忽,有防不及防者也。”
    318

    罰不及嗣

    成語拼音:
    fá bù jí sì
    成語解釋:
    嗣:后嗣,子孫。懲罰有罪的人不能株連他的子孫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唐臣傳·任圜》:“以子先人,固難容貸,然罰不及嗣,子可以輕。”
    319

    奮筆疾書

    成語拼音:
    fèn bǐ jí shū
    成語解釋:
    奮筆:提起筆來。指精神昂揚地揮筆快速書寫。
    成語出處:
    宋 張克莊《題方汝一班師贊后》:“或隱匿未彰,而奮筆疾書;或一語之乖謬,或一行之諂曲,雖其人之骨已朽,必繩以《春秋》之法,讀之使人汗出。”
    320

    罰不及眾

    成語拼音:
    fá bù jí zhòng
    成語解釋:
    罰:懲罰;及:到達;眾:大眾。指處罰只對小部分人,不會處罰大眾
    成語出處:
    * ji成語,ji的成語,帶j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