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的成語 (690個)
-
161
悔讀南華
- 成語拼音:
- huǐ dú nán huá
- 成語解釋:
- 《南華經》即《莊子》。比喻學識淵博而不為人所容。
- 成語出處:
- 宋 計有功《唐詩紀事 溫庭筠》:“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
-
162
會道能說
- 成語拼音:
- huì dào néng shuō
- 成語解釋:
- 形容很會講話。同“能說會道”。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二折:“但熟甜瓜軟處偏捏,蠟槍頭會道能說。”
-
163
穢德彰聞
- 成語拼音:
- huì dé zhāng wén
- 成語解釋:
- 穢:穢惡;穢德:丑惡的行為;彰:明顯。丑惡的行為已經為人所共知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這等的穢德彰聞,焉得不人皆掩鼻!”
-
164
惠而不費
- 成語拼音:
- huì ér bù fèi
- 成語解釋:
-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之亦惠而不費乎!”
-
165
誨而不倦
- 成語拼音:
- huì ér bù juàn
- 成語解釋:
- 誨:教誨,教導;倦:厭煩,疲倦。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煩
- 成語出處:
- 漢·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獨見先睹之效,然猶學而不厭,誨而不倦。”
-
166
諱惡不悛
- 成語拼音:
- huì è bù quān
- 成語解釋:
- 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 成語出處:
- 《左傳 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后漢書 朱穆傳》:“諱惡不悛,卒至亡滅。”
-
167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成語拼音:
- huì ěr zhūn zhūn,tīng wǒ miǎo miǎo
- 成語解釋:
- 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講的人不知疲倦,聽的人若無其事。形容徒費唇舌。
- 成語出處:
- 《詩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
168
毀風敗俗
- 成語拼音:
- huǐ fēng bài sú
- 成語解釋:
- 敗壞良好的風俗。同“傷風敗俗”。
- 成語出處:
- 《晉書 劉毅傳》:“毀風敗俗,無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
169
惠風和暢
- 成語拼音:
- huì fēng hé chàng
- 成語解釋:
- 惠:柔和;和:溫和;暢:舒暢。柔和的風,使人感到溫暖、舒適。
- 成語出處:
- 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
170
會逢其適
- 成語拼音:
- huì féng qí shì
- 成語解釋:
- 會:恰巧,適逢;適:往。原指恰巧走到那兒了。轉指正巧碰上了那件事。
- 成語出處:
- 隋 王通《文中子 周公》:“子謂仲長子光曰:'山林可居乎?'曰:'會逢其適也,焉知其可?'”
-
171
毀方投圓
- 成語拼音:
- huǐ fāng tóu yuán
- 成語解釋:
- 比喻拋棄立身行事準則,曲意投合別人。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漢過》:“毀方投圓,面從響應者,謂之‘絕倫之秀’。”
-
172
毀方瓦合
- 成語拼音:
- huǐ fāng wǎ hé
- 成語解釋:
- 毀去棱角,與瓦礫相合。喻屈己從眾,君子為道不遠離于人。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宋俞文豹《吹劍錄》:“故《儒行》欲毀方瓦合,《老子》欲和光同塵。”后指毀棄自己的原則,迎合世俗
- 成語出處:
- 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人小合也。”
-
173
灰飛煙滅
- 成語拼音:
- huī fēi yān miè
- 成語解釋:
- 灰也飛散了;煙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
174
隳肝嘗膽
- 成語拼音:
- huī gān cháng dǎn
- 成語解釋:
- 猶言隳肝瀝膽。
- 成語出處:
- 唐·張九齡《與李侍御書》:“惟教義之所矜,乃譏嫌之見及。恨不能隳肝嘗膽,徇知己以求申。”
-
175
揮戈返日
- 成語拼音:
- huī gē fǎn rì
- 成語解釋:
- 揮:又作“?”,舞動。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將戈一揮,可以使西下的太陽回轉過來。①比喻留連光景,希望白天能夠延長。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夠排除困難,扭轉危局的雄才大略。亦作“探戈反日”、“探戈回日”、“揮戈退日”、“魯戈回日”、“魯陽探戈”。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既同處厝火積薪之會,當勵揮戈返日之忠。”
-
176
揮戈反日
- 成語拼音:
- huī gē fǎn rì
- 成語解釋: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危局。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偽(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
177
回光反照
- 成語拼音:
- huí guāng fǎn zhào
- 成語解釋:
- 指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
- 成語出處:
- 元 楊暹《劉行首》第三折:“陽臺霧鎖,楚岫云遮,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178
回光返照
- 成語拼音:
- huí guāng fǎn zhào
- 成語解釋:
- 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發生的天空中短時間發光的現象。比喻人臨死前忽然一陣短暫的神志清醒或精神興奮。也比喻事物衰亡前出現的短暫的興旺現象。
- 成語出處:
- 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棄死歸生,回光返照。”
-
179
揮戈回日
- 成語拼音:
- huī gē huí rì
- 成語解釋:
- 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
180
恢詭譎怪
- 成語拼音:
- huī guǐ jué guài
- 成語解釋:
- 見“恢恑憰怪”。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恢詭譎怪,道通為一。”
* hui成語,hui的成語,帶hu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