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gou的成語 (345個)

    141

    鉤辀格磔

    成語拼音:
    gōu zhōu gé zhé
    成語解釋:
    鷓鴣的叫聲。
    成語出處:
    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詩:“正穿詰曲崎嶇路,更聽鉤辀硌磔聲。”
    142

    狗追耗子

    成語拼音:
    gǒu zhuī hào zǐ
    成語解釋:
    見“狗拿耗子”。
    成語出處:
    周立波《暴風雨》第一部九:“你狗追耗子,管啥閑事?”
    143

    溝中瘠

    成語拼音:
    gōu zhōng jí
    成語解釋:
    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144

    鉤章棘句

    成語拼音:
    gōu zhāng jí jù
    成語解釋:
    鉤:鉤取;章:章節;棘:刺;句:字句。形容文辭艱澀或作文的艱苦
    成語出處:
    唐 韓愈《貞曜先生墓志銘》:“刃迎縷解,鉤章棘句,搯擢胃腎。”
    145

    鉤爪鋸牙

    成語拼音:
    gōu zhǎo jù yá
    成語解釋:
    指鳥獸尖曲、鋒利的爪、牙。比喻人的兇惡殘暴。也比喻武裝軍隊。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鳳皇不下,句爪、居牙、戴角、出距之獸于是鷙矣。”
    146

    勾爪居牙

    成語拼音:
    gōu zhǎo jū yá
    成語解釋:
    勾:同“鉤”,懸掛器物的用具;居:同“鋸”,切割材料的刀具。鉤子般的爪牙,鋸子般的牙齒。形容爪牙的銳利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鳳凰不下勾爪、居牙、戴角、出距之獸于是鷙矣。”
    147

    狗捉老鼠

    成語拼音:
    gǒu zhuō lǎo shǔ
    成語解釋: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閑事
    成語出處:
    趙樹理《傳家寶》:“叫我看來是狗捉老鼠,多管閑事。”
    148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成語拼音:
    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成語解釋:
    比喻壞人嘴里說不出好話來。
    成語出處: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149

    狗仗人勢

    成語拼音:
    gǒu zhàng rén shì
    成語解釋:
    仗:倚仗;仗恃。比喻壞人倚仗著有權有勢的;為非作歹;欺壓別人。
    成語出處:
    明 李開先《寶劍記》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勢。”
    150

    溝中之瘠

    成語拼音:
    gōu zhōng zhī jí
    成語解釋:
    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榮辱》:“是其所以不免于凍餓,操瓢囊為溝壑中之瘠者也。”
    151

    狗彘之行

    成語拼音:
    gǒu zhì zhī xíng
    成語解釋:
    狗彘:豬狗。形容無恥之人的行為如豬狗一樣
    成語出處:
    明·郭勛《英烈傳》第20回:“你受吳王大恩,不思圖報,敵兵一至,便要投降,乃是狗彘之行!”
    152

    穢德垢行

    成語拼音:
    huì dé gòu xíng
    成語解釋:
    指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成語出處:
    宋 葉適《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中材解體,銷聲滅影,穢德垢行,以避此名。”
    153

    含垢包羞

    成語拼音:
    hán gòu bāo xiū
    成語解釋:
    同“含垢忍恥”。
    成語出處:
    明·袁宏道《廣莊·人間世》:“使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盡,我根潛伏,惡能含垢包羞,與世委蛇若此?”
    154

    含垢藏疾

    成語拼音:
    hán gǒu cáng jí
    成語解釋:
    本謂應有包容的氣量,后轉用以指包容壞人壞事。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155

    含垢藏瑕

    成語拼音:
    hán gòu cáng xiá
    成語解釋:
    見“含垢匿瑕”。
    成語出處:
    《世說新語·德行》“未嘗見其喜慍之色”劉孝標注引《嵇康別傳》:“康性含垢藏瑕,愛惡不爭于懷,喜怒不寄于顏。”
    156

    含垢納污

    成語拼音:
    hán gòu nà wū
    成語解釋:
    垢、污:臟垢;污穢。心里忍受著羞恥和污辱。本指國君應當有容忍恥辱和誣枉的氣度。后指有容忍恥辱的度量;也轉用以形容穢惡聚集之處;或包容壞人壞事。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157

    含垢匿瑕

    成語拼音:
    hán gòu nì xiá
    成語解釋:
    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隱匿缺失。形容寬宏大度。語本《左傳·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成語出處:
    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國君含垢。”
    158

    含垢棄瑕

    成語拼音:
    hán gòu qì xiá
    成語解釋:
    包容污垢,不責過失。形容寬宏大度。
    成語出處:
    唐·元稹《上門下裴相公書》:“況當今陛下在宥四海,與人為天,特降含垢棄瑕之書,且授隨才任能之柄于閣下。”
    159

    含垢忍恥

    成語拼音:
    hán gòu rěn chǐ
    成語解釋:
    忍受恥辱。
    成語出處:
    宋·胡銓《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大讎而不報,含垢忍恥,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160

    含垢忍辱

    成語拼音:
    hán gòu rěn rǔ
    成語解釋:
    含:包容;垢:通“詬”;恥辱。指容忍恥辱。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曹世叔妻傳》:“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
    * gou成語,gou的成語,帶go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