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gai的成語 (186個)

    101

    改行自新

    成語拼音:
    gǎi xíng zì xīn
    成語解釋:
    改變行為,重新做人。
    成語出處:
    《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今聞王改行自新,尊修經術,親近仁人……朕甚嘉焉。”
    102

    改玉改步

    成語拼音:
    gǎi yù gǎi bù
    成語解釋:
    見“改步改玉”。
    成語出處:
    章炳麟《革命道德說》:“蒙古不道,宰割諸夏,改玉改步,人無異心。”
    103

    改玉改行

    成語拼音:
    gǎi yù gǎi xíng
    成語解釋:
    見“改步改玉”。
    成語出處:
    《國語·周語中》:“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不許,曰:‘……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104

    改轅易轍

    成語拼音:
    gǎi yuán yì zhé
    成語解釋:
    轅:車轅;轍:車走過的痕跡,借指道路。改變車轅的方向,走新的路。比喻改變原來的態度和做法。
    成語出處: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張秦》:“其初改轅易轍,如枯弦敝軫,雖成聲而跌宕不滿人耳;少焉遂使師曠忘味,鐘期改容也。”
    105

    過則勿憚改

    成語拼音:
    guò zé wù dàn gǎi
    成語解釋:
    過:過錯,過失;憚:怕。有了過錯,就不要怕去改正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主忠信……過則勿憚改。”
    106

    改張易調

    成語拼音:
    gǎi zhāng yì diào
    成語解釋:
    更換琴弦,變換聲調。比喻改變方針、做法或態度。
    成語出處:
    《晉書·瑯邪悼王煥傳》:“正是匡矯末俗,改張易調之時,而猶當竭已罷之人,營無益之事,殫已困之財,修無用之費,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
    107

    改政移風

    成語拼音:
    gǎi zhèng yí fēng
    成語解釋:
    改變風氣習俗。
    成語出處:
    《東觀漢記·馬廖傳》:“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108

    改轍易途

    成語拼音:
    gǎi zhé yì tú
    成語解釋:
    改變行車軌道,另走一條路。比喻改變方向、目標或做法。
    成語出處:
    宋 楊夔《復宮闕后上執政書》:“前車已覆,后車豈可躡而行之,固當改轍易途,以取其不傾不蹶。”
    109

    改柱張弦

    成語拼音:
    gǎi zhù zhāng xián
    成語解釋:
    改換琴柱,另張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
    成語出處:
    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瑣尾啼饑眾紛擾,惟改柱張弦,掄才訪道。”
    110

    怙惡不改

    成語拼音:
    hù è bù gǎi
    成語解釋:
    怙:堅持。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成語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82回:“豈得怙惡不改,又率領眾仙布此惡陣?”
    111

    函蓋充周

    成語拼音:
    hán gài chōng zhōu
    成語解釋:
    包容一切。
    成語出處:
    清·戴名世《〈野香亭詩集〉序》:“先生于書,無所不讀,函蓋充周,不見涯涘。”
    112

    函蓋乾坤

    成語拼音:
    hán gài qián kūn
    成語解釋:
    佛教語。原指泯合無間。后指言語詩文契理或一心專志而絕無雜念。
    成語出處:
    《五燈會元 云門偃禪師法嗣 德山緣密禪師》:“我有三句語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
    113

    黃旗紫蓋

    成語拼音:
    huáng qí zǐ gài
    成語解釋:
    天空中出現狀如黃旗紫蓋的云氣。舊為皇帝出世的征兆。
    成語出處:
    《三國志·吳志·孫皓傳》:“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傳》:“黃旗紫病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楊之君乎?”
    114

    九垓八埏

    成語拼音:
    jiǔ gāi bā yán
    成語解釋:
    垓:通“陔”,重,層;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極高處;埏:邊際;八埏:指邊際遠之地。指天地的終極之處,即天涯海角。
    成語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暢九垓,下坼八埏。”
    115

    金光蓋地

    成語拼音:
    jīn guāng gài dì
    成語解釋:
    比喻錢神的本領高強。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何垠注:“金光蓋地,出梵書。此借喻錢神之道術也。”
    116

    卷鋪蓋

    成語拼音:
    juǎn pū gai
    成語解釋:
    收拾行李離去。比喻被解雇或辭去職務,離開原來工作地點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回:“叫他去開銷蔣福,立時三刻要他卷鋪蓋滾出去。”
    117

    九儒十丐

    成語拼音:
    jiǔ rú shí gài
    成語解釋:
    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讀書人列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成語出處:
    宋·鄭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
    118

    江山好改,秉性難移

    成語拼音:
    jiāng shān hǎo gǎi,bǐng xìng nán yí
    成語解釋:
    舊時俗語。強調人要改變習性是非常困難的。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徐老仆義憤成家》:“常言道得好,江山易改,稟性難移。”
    119

    江山好改,本性難移

    成語拼音:
    jiāng shān hǎo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成語解釋: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變。強調人的習性是很難改變的
    成語出處:
    魯迅《而已集·“意表之外”》:“但‘江山好改,本性難移’,也許后來還要開口。”
    120

    江山可改,本性難移

    成語拼音:
    jiāng shān kě gǎi,běn xìng nán yí
    成語解釋:
    江山:山川,河流;移:改變。改變人的本性比改變自然面貌還困難。強調人的習性是很難改變的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21回:“若說要我改邪歸正,啊呀!江山可改,本性難移。”
    * gai成語,gai的成語,帶ga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