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的成語 (1761個)
-
821
魂不附體
- 成語拼音:
- hún bù fù tǐ
- 成語解釋:
- 魂:靈魂;魂魄。迷信的人認為人魂魄一離體;就失去知覺;無法行動。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恐懼萬分。有時也形容受到極大的誘惑;不能自主。
- 成語出處:
- 元 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一個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顏色,使小生魂不附體。”
-
822
魂不負體
- 成語拼音:
- hún bù fù tǐ
- 成語解釋:
- 同“魂不附體”。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這里知觀正待進房,又聽得本家門首鑼響……驚得魂不負體,掇轉身望外就走。”
-
823
魂不赴體
- 成語拼音:
- hún bù fù tǐ
- 成語解釋:
- 同“魂不附體”。
- 成語出處:
-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霎時間把刀破開肚皮,取出心肝,呈上娘娘,驚得宣贊魂不赴體。”
-
824
含哺鼓腹
- 成語拼音:
- hán bǔ gǔ fù
- 成語解釋:
-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825
鶴長鳧短
- 成語拼音:
- hè cháng fú duǎn
- 成語解釋:
-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后用“鶴長鳧短”比喻事物各有特點。
- 成語出處:
-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826
河出伏流
- 成語拼音:
- hé chū fú liú
- 成語解釋:
- 語出《淮南子·地形訓》“河出積石”漢高誘注:“河源出昆侖,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導而通之,故出積石。”后用“河出伏流”比喻潛在力量爆發,其勢猛不可擋。
- 成語出處:
- 語出《淮南子·墜形訓》“河出積石”漢高誘注:“河源出昆侖,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導而通之,故出積石。”
-
827
鶴短鳧長
- 成語拼音:
- hè duǎn fú cháng
- 成語解釋:
-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后以“鶴短鳧長”比喻顛倒是非,妄加評論。
- 成語出處:
- 《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
828
懷敵附遠
- 成語拼音:
- huái dí fù yuǎn
- 成語解釋:
- 懷:來,使親近。對敵人采取懷柔政策,使遠方之人來歸附。
- 成語出處:
- 漢·賈誼《論積貯疏》:“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
-
829
橫刀揭斧
- 成語拼音:
- héng dāo jiē fǔ
- 成語解釋:
- 持刀執斧。
- 成語出處:
-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八節:“據說,茶販的隊伍往往是一個人擔茶葉,兩個人保衛,‘橫刀揭斧,叫呼踴躍’。”
-
830
邯鄲匍匐
- 成語拼音:
- hán dān pú fú
- 成語解釋:
-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后因以“邯鄲匍匐”比喻盲目效仿以致失去自己原來的長處。
- 成語出處:
-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
-
831
厚德載福
- 成語拼音:
- hòu dé zǎi fú
- 成語解釋:
- 《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后謂有德者能多受福為“厚德載福”。
- 成語出處:
- 《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德而服者眾,必自傷也。”
-
832
橫賦暴斂
- 成語拼音:
- héng fù bào liǎn
- 成語解釋:
- 橫、暴:殘暴,強橫,兇狠;賦、斂:征稅,聚財。強橫殘暴地征收苛捐雜稅。形容反動統治階級貪婪兇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已酉擬上封事》:“國家財用皆出人民,如有不節而用度有闕,則橫賦暴斂必將有及于民,雖有愛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澤矣。”
-
833
化腐成奇
- 成語拼音:
- huà fǔ chéng qí
- 成語解釋:
- 謂變壞為好,變死板為靈巧或變無用為有用。語本《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腐朽。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 成語出處:
- 語出《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腐朽。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
834
涸鮒得水
- 成語拼音:
- hé fù dé shuǐ
- 成語解釋:
- 比喻絕處逢生,有所憑借。同“涸魚得水”。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六節:“雖然,以當時久困地獄,渴望天日之意大利人,驟聞此語,殆如涸鮒得水,籠鳥脫樊,且距且躍,且汗且喘。”
-
835
寒腹短識
- 成語拼音:
- hán fù duǎn shí
- 成語解釋:
- 形容人知識貧乏,見識短淺。
- 成語出處:
- 清·周亮工《書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識,輒不自量造語,余恥之。”
-
836
紅腐貫朽
- 成語拼音:
- hóng fǔ guàn xiǔ
- 成語解釋:
- 紅腐:糧食經久腐壞,顏色變成紅赤色。貫朽:穿銅線的繩索因天長日久而朽爛。形容資財充足,錢糧無數。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賈捐之傳》:“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校。”
-
837
虎符龍節
- 成語拼音:
- hǔ fú lóng jié
- 成語解釋:
- 虎符:古代銅制虎形兵符;龍節:古代邦國使臣用的金制龍形憑證。比喻重要的憑證
- 成語出處:
- 唐·盧綸《送從叔牧永州》詩:“虎符龍節昭歧路,何苦愁為江海人。”
-
838
禍福靡常
- 成語拼音:
- huò fú mí cháng
- 成語解釋:
- 指禍與福沒有固定不變的常規
- 成語出處:
- 明·陳汝元《金蓮記·歸田》:“禍福靡常,喜悲交集。”
-
839
畫符念咒
- 成語拼音:
- huà fú niàn zhòu
- 成語解釋:
- 道士畫符箓、念咒語。比喻寫字、念書今人難以索解。
- 成語出處:
- 瞿秋白《亂彈 啞巴文學》兩千多年中國紳士的畫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壟斷著知識,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絕妙工具。”
-
840
胡服騎射
- 成語拼音:
- hú fú qí shè
- 成語解釋:
-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數民族。指學習胡人的短打服飾,同時也學習他們的騎馬、射箭等武藝。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趙策二》:“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
* fu成語,fu的成語,帶fu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