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的成語 (429個)
-
21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成語拼音:
- chī dé kǔ zhōng kǔ,fāng wéi rén shàng rén
- 成語解釋:
- 方:始;人上人:指才能出眾的人。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這才合了俗語說的一句話,叫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22
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 成語拼音:
- chī fàn fáng yē,zǒu lù fáng diē
- 成語解釋:
- 吃飯時要防止被食物噎住,走路時要防止摔跤。形容處事小心謹慎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豈不聞古人言:‘吃飯防噎,走路防跌?’”
-
23
穿房入戶
- 成語拼音:
- chuān fáng rù hù
- 成語解釋:
- 在人家內室里出出進進。形容和主人的關系極為密切。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只有牙婆是穿房入戶的,女眷們怕冷靜時,十個九個倒要扳她來往。”
-
24
躥房越脊
- 成語拼音:
- cuān fáng yuè jí
- 成語解釋:
- 舊小說多用來形容俠客、盜賊等跳上房頂,在上面飛快地行走。
- 成語出處:
- 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29回:“翻身上房,躥房越脊,過了幾重院子,跳在就地。”
-
25
才廣妨身
- 成語拼音:
- cái guǎng fáng shēn
- 成語解釋:
- 妨:妨害。自恃才能廣博,有時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質《斗鵪鶉·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爭閑氣,為功名將命虧……常言道才廣妨身,官高害已。”
- 成語出處:
- 元·周文質《斗鵪鶉·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爭閑氣,為功名將命虧……常言道才廣妨身,官高害已。”
-
26
從規矩定方圓
- 成語拼音:
- 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
- 成語解釋:
- 從:聽從;規矩:圓規和曲尺。根據圓規和曲尺來確定方圓的大小形狀。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則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冤家債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盡從規矩定方圓,逆則路路生顛倒,順則頭頭身外玄。”
-
27
扯旗放炮
- 成語拼音:
- chě qí fàng pào
- 成語解釋:
- 比喻公開張揚
- 成語出處: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來考工廠,考不上怎樣回下堡村蛤蟆灘呢?”
-
28
串親訪友
- 成語拼音:
- chuàn qīn fǎng yǒu
- 成語解釋:
- 走親戚,看朋友。
- 成語出處:
- 馮志《敵后武工隊》第六章:“像個平常串親訪友的人,不緊不慢地朝東北的黃莊走去。”
-
29
吃四方飯
- 成語拼音:
- chī sì fāng fàn
- 成語解釋:
- 和尚道士到處化緣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
- 成語出處:
- 沈從文《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內‘吃四方飯’的標致娘兒們,他無一不特別熟習。”
-
30
察三訪四
- 成語拼音:
- chá sān fǎng sì
- 成語解釋:
- 察:考查;訪:探查。指愛打聽調查別人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饒這樣,天天還是察三訪四。自己再不看破些,且養身子。”
-
31
措置乖方
- 成語拼音:
- cuò zhì guāi fāng
- 成語解釋:
- 措置:安排;方:條理;乖方;不合條理。處理安排不合理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王茂蔭傳》:“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無敢為皇上言者,或慮無實據也。”
-
32
措置有方
- 成語拼音:
- cuò zhì yǒu fāng
- 成語解釋:
- 措置:安排;方:條理。處理事務錯落有致,井井有條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2卷:“女子見他措置有方,只道投著好人,亦且此身無主,放心隨他去。”
-
33
獨霸一方
- 成語拼音:
- dú bà yī fāng
- 成語解釋:
- 霸占一個地方(多指壞人)。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臨安里錢婆留發跡》:“錢王生于亂世,獨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
34
得財買放
- 成語拼音:
- dé cái mǎi fàng
- 成語解釋:
- 得:貪得;放:釋放。收受賄賂,私放嫌犯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計謀死,必然得財買放,有何理說?”
-
35
大大方方
- 成語拼音:
- dà dà fāng fāng
- 成語解釋:
- 指人的行為舉止自然不俗氣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4回:“所以他們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總是賊頭賊腦,躲躲藏藏,背人而食。”
-
36
杜斷房謀
- 成語拼音:
- dù duàn fáng móu
- 成語解釋:
- 《新唐書·杜如晦傳》:“每議事帝所,玄齡必曰:‘非如晦莫籌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齡策也。蓋如晦長于斷,而玄齡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后因以謂多謀善斷曰“杜斷房謀”。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杜如晦傳》:“每議事帝所,玄齡必曰:‘非如晦莫籌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齡策也。蓋如晦長於斷,而玄齡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
-
37
跌宕放言
- 成語拼音:
- diē dàng fàng yán
- 成語解釋:
- 跌宕:放縱不拘;放言:任性而言,不受拘束。行為放縱,言語不拘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融傳》:“又與前與白衣禰衡跌宕放言。”
-
38
多方百計
- 成語拼音:
- duō fāng bǎi jì
- 成語解釋:
- 想盡或用盡種種方法、計謀。
- 成語出處:
-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東京學界告鄉人書》:“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計以求之,總必達目的而后已。”
-
39
東方不亮西方亮
- 成語拼音:
-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這里行不通,別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沒有回旋的余地。”
-
40
大放悲聲
- 成語拼音:
- dà fàng bēi shēng
- 成語解釋:
- 放聲痛哭。形容非常傷心。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4回:“寶釵走到跟前,見鳳姐已經停床,便大放悲聲。”
* fang成語,fang的成語,帶fang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