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du的成語 (518個)

    401

    勝讀十年書

    成語拼音:
    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成語解釋:
    勝:超過。超過苦讀十年書的收獲。形容思想上收益極大。
    成語出處:
    《二程全書 遺書二十二上 伊川語錄》:“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若一日有所得,何止勝讀十年書也。”
    402

    熟讀深思

    成語拼音:
    shú dú shēn sī
    成語解釋:
    反復地閱讀,認真地思考。
    成語出處:
    宋·蘇軾《送安犉秀才失解西歸》:“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403

    書讀五車

    成語拼音:
    shū dú wǔ chē
    成語解釋:
    形容讀書多、知識豐富。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404

    舐犢之愛

    成語拼音:
    shì dú zhī ài
    成語解釋:
    舐:舔。犢:小牛。母牛舔小牛表現對它愛護。比喻對子女的疼愛。亦作“舐犢之念”、“舐犢之私”、“舐犢情深”。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彪傳》:“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405

    舐犢之念

    成語拼音:
    shì dú zhī niàn
    成語解釋:
    舐:舔;犢:小牛仔。老牛愛撫小牛,用舌舐舔。比喻愛兒女之情
    成語出處:
    宋·張孝祥《答衢州陳守》:“子才老矣,舐犢之念切,人誰無子,惟賢史君哀憐子。”
    406

    舐犢之私

    成語拼音:
    shì dú zhī sī
    成語解釋:
    舐:舔;犢:小牛仔;私:偏愛。老牛愛撫小牛,用舌舐舔。比喻愛兒女之情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回:“州吁之惡,皆逆子所釀成,諸君請從輕典,得無疑我有舐犢之私乎?”
    407

    慎防杜漸

    成語拼音:
    shèn fáng dù jiàn
    成語解釋:
    慎:謹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絕,堵塞;漸:事物的起始、發展。在錯誤或壞事剛萌芽時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成語出處:
    《明史·王邦瑞傳》:“朝廷易置將帥,必采之公卿,斷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漸,示臣下不敢專也。”
    408

    召父杜母

    成語拼音:
    shào fù dù mǔ
    成語解釋:
    召:指兩漢召信臣;杜:指東漢杜詩。召信臣與杜詩先后任南陽太守,行善政。稱贊地方官政績顯赫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杜詩傳》:“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409

    審己度人

    成語拼音:
    shěn jǐ dù rén
    成語解釋:
    審:審查。度:估量。先審查自己,再估量別人。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孟君子審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
    410

    審幾度勢

    成語拼音:
    shěn jǐ dù shì
    成語解釋:
    省察事機,揣度形勢。
    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陳六事疏》:“審幾度勢更化宜民者,救時之急務也。”
    411

    神奸巨蠹

    成語拼音:
    shén jiān jù dù
    成語解釋:
    指有勢力的奸狡惡人。
    成語出處:
    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監禁》:“有婪官利其贓利,致之死而滅口者;有神奸巨蠹,恐其幸脫而立取病呈者。”
    412

    十年讀書

    成語拼音:
    shí nián dú shū
    成語解釋:
    謂長期努力于學業。
    成語出處:
    《宋書·沈攸之傳》:“攸之晚好讀書,手不釋卷,《史》、《漢》多所諳憶,常嘆曰:‘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
    413

    視若無睹

    成語拼音:
    shì ruò wú dǔ
    成語解釋:
    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414

    熟視不睹

    成語拼音:
    shú shì bù dǔ
    成語解釋:
    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
    成語出處:
    晉·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415

    三豕渡河

    成語拼音:
    sān shǐ dù hé
    成語解釋:
    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
    成語出處:
    漢·蔡邕《月令問答》:“書有轉誤,三豕渡河之類也。”
    416

    熟視無睹

    成語拼音:
    shú shì wú dǔ
    成語解釋:
    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
    成語出處:
    晉 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417

    三余讀書

    成語拼音:
    sān yú dú shū
    成語解釋: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時間讀書。
    成語出處:
    《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418

    深中篤行

    成語拼音:
    shēn zhōng dǔ xíng
    成語解釋:
    謂內心廉正,行為淳厚。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韓安國傳》:“其人指深中篤行君子。”
    419

    屠毒筆墨

    成語拼音:
    tú dú bǐ mò
    成語解釋:
    用筆墨毒害人。比喻內容不好的書。
    成語出處:
    420

    通都大邑

    成語拼音:
    tōng dū dà yì
    成語解釋: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
    成語出處:
    唐 韓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強之間,而不知為備。”
    * du成語,du的成語,帶d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