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的成語 (1070個)
-
761
天高地厚
- 成語拼音:
- tiān gāo dì hòu
- 成語解釋:
- 原形容天地的廣大,后形容恩德極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艱巨、嚴重,關系的重大。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脊。”
-
762
天高地迥
- 成語拼音:
- tiān gāo dì jiǒng
- 成語解釋:
- 迥:遠。形容極其高遠。
- 成語出處: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
763
天冠地屨
- 成語拼音:
- tiān guān dì jù
- 成語解釋:
- 比喻雙方相差極大。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日者列傳》:“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
-
764
天高地下
- 成語拼音:
- tiān gāo dì xià
- 成語解釋:
- ①比喻尊卑有別。②比喻各種情勢。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樂記》:“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
-
765
天高地遠
- 成語拼音:
- tiān gāo dì yuǎn
- 成語解釋:
- 形容極其高遠。比喻差距特別大
- 成語出處: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今可去覓鸞膠續斷弦,遮莫你上碧霄下黃泉,赤緊的天高地遠。”
-
766
天高皇帝遠
- 成語拼音:
- 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 成語解釋:
-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權力達不到。現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臺溫處樹旗謠》:“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
-
767
頭高頭低
- 成語拼音:
- tóu gāo tóu dī
- 成語解釋:
- 形容用秤稱東西時,秤桿的一端高一點或低一點,難免稍有出入。
- 成語出處:
-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既不像低級說客那樣赤裸裸地進行交易,更不像小商販那樣為頭高頭低去煞費苦心地撥弄秤砣。”
-
768
土皇帝
- 成語拼音:
- tǔ huáng dì
- 成語解釋:
- 指盤踞一方有勢力的人物
- 成語出處:
- 孫力《都市風流》第16章:“他是鄉里的土皇帝,你是這里的縣太爺。”
-
769
天昏地暗
- 成語拼音:
- tiān hūn dì àn
- 成語解釋:
- 天色昏黃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霧遮蔽日月或風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龍移》:“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
-
770
天昏地慘
- 成語拼音:
- tiān hūn dì cǎn
- 成語解釋:
- 慘:凄慘,悲傷。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慘。形容極其悲慘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21回:“只見天昏地慘,東西南北,茫然不辨。”
-
771
天寒地凍
- 成語拼音:
- tiān hán dì dòng
- 成語解釋:
- 天氣非常寒冷;大地到處結冰。
- 成語出處:
-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詞:“莫恨東風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凍,南枝香動。”
-
772
天昏地黑
- 成語拼音:
- tiān hūn dì hēi
- 成語解釋:
- 見“天昏地暗”。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龍移》詩:“天昏地黑蛟龍移,雷驚電激雄雌隨。”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只聽得一陣風過處,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見五指,一時暈倒了。”
-
773
銅壺滴漏
- 成語拼音:
- tóng hú dī lòu
- 成語解釋:
- 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
- 成語出處:
- 唐 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
774
天荒地老
- 成語拼音:
- tiān huāng dì lǎo
- 成語解釋:
- 指經歷的時間極久。
- 成語出處:
- 唐 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
775
痛毀極詆
- 成語拼音:
- tòng huǐ jí dǐ
- 成語解釋:
- 痛:盡情;詆:毀謗,誣蔑。指盡力揭發暴露或極力毀謗辱罵
- 成語出處:
- 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
-
776
天荊地棘
- 成語拼音:
- tiān jīng dì jí
- 成語解釋:
- 天地間布滿荊棘,喻世途或處境艱難。
- 成語出處:
- 明·劉永錫《行路難》詩:“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荊地棘行路難。”
-
777
天經地緯
- 成語拼音:
- tiān jīng dì wěi
- 成語解釋:
- ①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指天地間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 成語出處:
- 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
-
778
投間抵隙
- 成語拼音:
- tóu jiān dǐ xì
- 成語解釋:
- 同“投隙抵巇”。
- 成語出處:
- 清·陳田《明詩紀事丁簽》:“此輩投間抵隙,誣上行私,一言一笑,都有機關;一止一行,揣知上意。”
-
779
天經地義
- 成語拼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 成語解釋:
- 經:道;原則;義:正理。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比喻理所當然;不可置疑。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
780
天開地辟
- 成語拼音:
- tiān kāi dì pì
- 成語解釋:
- ①猶言開天辟地。②謂天然形成。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晉祠》詩:“天開地辟真主出,猶須再駕方凱旋。”宋·洪適《奉禮歌》:“斗轉參橫將旦,天開地辟如春。”元·劉致《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天開地辟由盤古,人物才分下土。”
* di成語,di的成語,帶d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