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dao的成語 (900個)

    321

    復蹈其轍

    成語拼音:
    fù dǎo qí zhé
    成語解釋:
    蹈:踏上;轍: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錯誤
    成語出處:
    《宋史·子砥傳》:“今復蹈其轍,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盡終必食人。”
    322

    復蹈前轍

    成語拼音:
    fù dǎo qián zhé
    成語解釋:
    蹈:踏上;前轍: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踏上先前車輪輾過的痕跡。比喻不吸取教訓,重犯錯誤。
    成語出處:
    《后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323

    婦道人家

    成語拼音:
    fù dào rén jiā
    成語解釋:
    婦道:婦人應遵守的道德規范。指成年女子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4回:“這件事還得與拙夫商量,婦道人家,不便十分作主。”
    324

    風刀霜劍

    成語拼音: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成語解釋:
    冷風似刀寒霜如劍。形容氣候寒冷惡劣。也比喻周圍人際環境惡劣嚴酷。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325

    赴蹈湯火

    成語拼音:
    fù dǎo tāng huǒ
    成語解釋:
    赴:前往;蹈:踩;湯:熱水。形容不畏艱難險阻,奮不顧身
    成語出處: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
    326

    分道揚鑣

    成語拼音:
    fēn dào yáng biāo
    成語解釋:
    道:路;鑣:馬嚼子;借指為馬;揚鑣:驅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們分別發展和施展各自的聰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標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成語出處:
    北齊 魏收《魏書 拓跋志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327

    奉道齋僧

    成語拼音:
    fèng dào zhāi sēng
    成語解釋:
    奉:信奉;齋僧:供僧人吃飯。指信教行善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三折:“我也曾奉道齋僧,敬老憐貧,念寡恤孤。”
    328

    逢惡導非

    成語拼音:
    féng è dǎo fēi
    成語解釋:
    謂逢迎壞人,助長惡行。
    成語出處:
    《明史 ·張文明傳》:“且言江彬遣惡導非,亟宜行誅,朝臣匡救 無聞,亦當罰治。”
    329

    奮發蹈厲

    成語拼音:
    fèn fā dǎo lì
    成語解釋:
    奮:振作;發:激勵;蹈:踩,引伸為做,實行;厲:猛烈,迅疾。精神振奮,行動迅猛。
    成語出處:
    鄒韜奮《抗戰以來·自動奮發的千萬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奮發蹈厲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線,不讓男同胞專美。”
    330

    發奮蹈厲

    成語拼音:
    fā fèn dǎo lì
    成語解釋:
    發:奮發,振作;蹈:跳、踏;厲:猛烈,有力。后比喻精神奮發,意氣風發昂揚
    成語出處:
    鄒韜奮《萍蹤寄語》:“總以為社會大眾謀幸福為第一義;發奮蹈厲,艱苦備嘗,為的是這件事。”
    331

    反攻倒算

    成語拼音:
    fǎn gōng dǎo suàn
    成語解釋:
    指被打倒的階級敵人或反動勢力糾集起來向革命人民進行反撲報復。
    成語出處:
    丁玲《在嚴寒的日子里》第四章:“哪里只是當干部的才受壓迫,才怕地主反攻倒算,才要躲出去。”
    332

    赴火蹈刃

    成語拼音:
    fù huǒ dǎo rèn
    成語解釋:
    赴:前往;蹈:踩踏。赴湯蹈火。比喻不避艱險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泰族訓》:“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致也。”
    333

    翻黃倒皂

    成語拼音:
    fān huáng dǎo zào
    成語解釋:
    猶言顛倒黑白。
    成語出處:
    明 康海《鮑老兒 秋日閑情》套曲:“眉來眼去,唇三口四,泥爛油滑,翻黃倒皂,呼風喚雨,搦霧摶沙。”
    334

    翻江倒海

    成語拼音:
    fān jiāng dǎo hǎi
    成語解釋:
    把大江大海都翻轉過來;形容水勢很大;現在多用來形容聲勢浩大或力量巨大。也用以形容混亂不堪破壞極甚的情況。
    成語出處:
    唐 李筌《太自陰經》:“東溫而層冰澌散,西烈則百卉摧殘,鼓怒而走石飛沙,翻江倒海。”
    335

    撫今悼昔

    成語拼音:
    fǔ jīn dào xī
    成語解釋: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對往事的追思。
    成語出處:
    明·陳子龍《張邵陽誄》:“撫今悼昔,愴然悲鳴。”
    336

    反經合道

    成語拼音:
    fǎn jīng hé dào
    成語解釋:
    見“反經合義”。
    成語出處:
    明·徐渭《女狀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權;矯詔誅羌,反經合道。”
    337

    番窠倒臼

    成語拼音:
    fān kē dǎo jiù
    成語解釋:
    形容打破現成的格式
    成語出處:
    明 唐順之《書王龍溪致知議略》:“王老于其間又番窠倒臼,又撰出一種馭氣攝靈一息一息等語,又是一場孽怪。”
    338

    反其道而行之

    成語拼音:
    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
    成語解釋:
    反;相反;其:他的;道:方法;辦法;行:做;之:它;指事情。采取同對方相反的方法行事。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痛史》第14回:“只是宗兄勸你去做教習,你卻去做學生,未免反其道而行之了!”
    339

    翻衾倒枕

    成語拼音:
    fān qīn dǎo zhěn
    成語解釋:
    衾:被子。形容翻來倒去不能入睡
    成語出處:
    清·陳瑞生《再生緣》第43回:“翻衾倒枕全無定,急得個,睡不多時又起身。”
    340

    逢山開道

    成語拼音:
    féng shān kāi dào
    成語解釋:
    形容不畏艱險,在前開路。常與“遇水迭橋”連用。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鴉兵為先鋒,逢山開道,遇水疊橋。”
    * dao成語,dao的成語,帶dao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