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dang的成語 (343個)

    121

    讜言直聲

    成語拼音:
    dǎng yán zhí shēng
    成語解釋: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銘序》:“由校書郎拜左拾遺,不數月,讜言直聲動于朝廷。”
    122

    當著不著

    成語拼音:
    dāng zhuó bù zhuó
    成語解釋:
    指應該做的事不做,而不該做的事卻做了。
    成語出處:
    明·湯顯祖《牡丹亭·圍釋》:“老大王,你可也當著不著的。”
    123

    當軸處中

    成語拼音:
    dāng zhóu chǔ zhōng
    成語解釋:
    正處在車軸的中間。比喻官居要位。
    成語出處:
    漢 桓寬《鹽鐵論 雜論》:“車丞相即周呂之列,當軸處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124

    帶著鈴鐺去做賊

    成語拼音:
    dài zhe líng dāng qù zuò zéi
    成語解釋:
    比喻要干隱秘的事而自己先聲張出去。
    成語出處:
    《新中國未來記》第五回:“既是一點兒把握都沒有,卻天天在那里叫囂狂擲,豈不是俗語說的‘帶著鈴鐺去做賊’嗎?”
    125

    當之無愧

    成語拼音:
    dāng zhī wú kuì
    成語解釋:
    承受得起這種榮譽或稱號;一點也不必感到慚愧。當:擔當;承受;之:指所給的榮譽或稱號。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回丁判官書》:“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
    126

    當之有愧

    成語拼音:
    dāng zhī yǒu kuì
    成語解釋:
    擔當不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感到慚愧。
    成語出處:
    宋·歐陽修《回丁判官書》:“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當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謙之辭。
    127

    阿黨比周

    成語拼音:
    ē dǎng bǐ zhōu
    成語解釋:
    相互勾結,相互偏袒,結黨營私。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國 魏 王肅曰:“或眾阿黨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惡不可不察也。”
    128

    阿黨相為

    成語拼音:
    ē dǎng xiāng wéi
    成語解釋:
    阿黨:偏袒、偏私一方。為了謀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諸葛豐傳》:“今以四海之大,曾無伏節死誼之臣,率盡茍合取容,阿黨相為,念私門之利,忘國家之政。”
    129

    罰不當罪

    成語拼音:
    fá bù dāng zuì
    成語解釋:
    罰:處罰;當:相當;相稱。所作的處罰與所犯的罪行不相稱。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130

    鋒不可當

    成語拼音:
    fēng bù kě dāng
    成語解釋:
    鋒:鋒芒,指刀劍的刃和尖;當:阻擋、承受。鋒芒純利,沒有東西可以承受。形容氣勢極盛,不可阻擋。
    成語出處: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當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鋒不可當。”
    131

    焚巢蕩穴

    成語拼音:
    fén cháo dàng xué
    成語解釋:
    比喻徹底摧毀。
    成語出處:
    明·唐順之《牌》:“各處勁兵前來,焚巢蕩穴,不留一人,乃已。”
    132

    放蕩不羈

    成語拼音:
    fàng dàng bù jī
    成語解釋:
    放蕩:不受約束或行為不檢點;羈:約束。形容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成語出處:
    晉 王隱《晉書 王長文傳》:“少以才學知名,而放蕩不羈,州府辟命皆不就。”
    133

    放蕩馳縱

    成語拼音:
    fàng dàng chí zòng
    成語解釋:
    馳:亂跑。沒有管束地亂跑亂逛。形容不求進步,到處游蕩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9回:“近來仗著祖母的溺愛,父母亦不能十分嚴緊拘管,更覺放蕩馳縱,任性恣情,最不喜務正。”
    134

    罰當其罪

    成語拼音:
    fá dāng qí zuì
    成語解釋:
    罰:處罰,懲罰。所作處罰和所犯罪行相當
    成語出處:
    唐·王方慶《魏鄭公諫錄·對百官應有堪用者》:“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
    135

    放蕩形骸

    成語拼音:
    fàng dàng xíng hái
    成語解釋:
    行為放縱,不拘禮節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折:“盡著他放蕩形骸,我可也萬千事,不折證。”
    136

    風流跌宕

    成語拼音:
    fēng liú diē dàng
    成語解釋:
    跌宕:為人放縱,不拘束。氣度超脫,瀟灑放逸。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愿。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
    137

    伐異黨同

    成語拼音:
    fá yì dǎng tóng
    成語解釋:
    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成語出處:
    《后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
    138

    奮勇當先

    成語拼音:
    fèn yǒng dāng xiān
    成語解釋:
    精神奮發;勇敢地沖在最前面;戰斗在最前列。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義兵家將,都要的奮勇當先,相持對壘。”
    139

    泛應曲當

    成語拼音:
    fàn yīng qǔ dāng
    成語解釋:
    謂廣泛適應,無不恰當。
    成語出處:
    《朱子語類》卷十三:“若得胸中義理明,從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應曲當。”
    140

    狗黨狐朋

    成語拼音:
    gǒu dǎng hú péng
    成語解釋:
    見“狐朋狗黨”。
    成語出處:
    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我是個詩壇酒社文章士,不比那狗黨狐朋惡少年。”
    * dang成語,dang的成語,帶da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