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i的成語 (411個)
-
401
責無旁貸
- 成語拼音:
- zé wú páng dài
- 成語解釋:
- 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形容應當由自己盡責。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講到護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責無旁貸者再無一人。”
-
402
坐以待斃
- 成語拼音:
- zuò yǐ dài bì
- 成語解釋:
- 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成語出處:
- 先秦 管仲《管子 參患》:“短兵待遠矢,與坐而待死者同實。”
-
403
坐以待旦
- 成語拼音:
- zuò yǐ dài dàn
- 成語解釋:
- 旦:天亮。坐著等待天亮。比喻勤勉。
- 成語出處:
- 《尚書 太甲上》:“先王昧爽丕顯,坐以待旦,旁求俊彥。”
-
404
遵養待時
- 成語拼音:
- zūn yǎng dài shí
- 成語解釋:
- 同“遵養時晦”。
- 成語出處: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害卿兄弟,獨夫介立,遵養待時,臣節詎久。”范祥雍校注:“此言爾朱榮待有時機,即欲篡奪。”
-
405
坐以待亡
- 成語拼音:
- zuò yǐ dài wáng
- 成語解釋:
- 待:等待。坐著等死。形容不積極想辦法找出路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政聞時言·讀宣統二年十月三日上諭感言》:“人心風俗其他之病征尚不深患,而惟此坐以待亡之心理最為足患。”
-
406
知足不殆
- 成語拼音:
- zhī zú bù dài
- 成語解釋:
- 殆:危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危險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吾聞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
407
知止不殆
- 成語拼音:
- zhī zhǐ bù dài
- 成語解釋:
- 殆:危險。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危險。舊時勸人行事不要過分。
- 成語出處:
-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408
孜孜不怠
- 成語拼音:
- zī zī bù dài
- 成語解釋:
-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 成語出處:
- 《漢書·平當傳》:“今圣漢受命而王,繼體承業二百余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
-
409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成語拼音:
- 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 成語解釋:
- 殆:危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 成語出處:
- 春秋·楚·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410
整裝待發
- 成語拼音:
- zhěng zhuāng dài fā
- 成語解釋:
- 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
- 成語出處: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請愿團還未啟程北上,上海方面北軍第四師整裝待發的消息已傳到浙江來。”
-
411
孜孜無怠
- 成語拼音:
- zī zī wú dài
- 成語解釋:
- 同“孜孜不怠”。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貴而好禮,怡寄典墳,雖牽以物役,孜孜無怠,乃撰《四部要略》。”
* dai成語,dai的成語,帶da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