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chou的成語 (340個)

    101

    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

    成語拼音: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
    成語解釋:
    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7回:“常言道:‘丑媳婦少不得見公婆。’只得脫袍解帶,免冠徒跣,跪于門外。”
    102

    丑媳婦總得見公婆

    成語拼音:
    chǒu xí fù zǒng de jiàn gōng pó
    成語解釋:
    比喻隱藏不住,總要露相。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十六回:“丑媳婦總得要見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罷。”
    103

    愁緒如麻

    成語拼音:
    chóu xù rú má
    成語解釋:
    愁緒:憂愁的心緒。麻:亂麻。憂愁的思慮像亂麻一樣。形容煩愁之極。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三回:“心兒里愁緒如麻,把個活動動的人兒,都困做了籠中之鳥。”
    104

    抽薪止沸

    成語拼音:
    chōu xīn zhǐ fèi
    成語解釋:
    抽掉鍋底下正燃燒的柴火,使鍋里的水不再沸騰。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105

    愁顏不展

    成語拼音:
    chóu yán bù zhǎn
    成語解釋:
    展:舒展。心里憂愁,雙眉緊鎖。形容心事重重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沈采《千金記·省女》:“奈我丈夫每日只是攻文習武,衣食艱苦,頗覺失望,以此愁顏不展。”
    106

    愁云慘淡

    成語拼音:
    chóu yún cǎn dàn
    成語解釋:
    慘淡:暗淡。原指陰沉沉的云層遮得天色暗淡無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憂愁、壓抑的景象或氣氛。
    成語出處:
    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翰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107

    愁云慘霧

    成語拼音:
    chóu yún cǎn wù
    成語解釋:
    形容暗淡無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憂愁苦悶的局面。
    成語出處:
    瞿秋白《亂彈 一種云》:“如果是驚天動地的霹靂,那才撥得開滿天的愁云慘霧。”
    108

    愁顏赧色

    成語拼音:
    chóu yán nǎn sè
    成語解釋:
    赧:羞慚臉紅。面帶愁容和愧色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0回:“宋江、盧俊義出內,卸了公服檏頭,上馬回營,面有愁顏赧色。”
    109

    疇咨之憂

    成語拼音:
    chóu zī zhī yōu
    成語解釋:
    疇咨:訪問、訪求。指人才難求的憂慮
    成語出處:
    《尚書 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110

    得不酬失

    成語拼音:
    dé bù chóu shī
    成語解釋:
    見“得不償失”。
    成語出處:
    《后漢書·西羌傳論》:“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關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
    111

    當場出丑

    成語拼音:
    dāng chǎng chū chǒu
    成語解釋:
    在大庭廣眾露出丑相,丟臉
    成語出處:
    明 徐霖《繡襦記 教唱蓮花》:“自古道寧分數斗,莫增一口。你今休怪,當場出丑。”
    112

    多愁多病

    成語拼音:
    duō chóu duō bìng
    成語解釋:
    經常憂愁就會體弱多病。舊時形容才子佳人的嬌弱狀態
    成語出處:
    宋 柳永《傾杯》詞:“早是多愁多病,那堪細把舊約前歡重省。”
    113

    地丑德齊

    成語拼音:
    dì chǒu dé qí
    成語解釋:
    丑:同類。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條件一樣。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
    114

    地丑力敵

    成語拼音:
    dì chǒu lì dí
    成語解釋:
    謂土地相似,力量相當。
    成語出處:
    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終于伯;由周兵革繕完,欲兼并之固難也。地丑力敵,不日尋干戈不已。”
    115

    多愁善病

    成語拼音:
    duō chóu shàn bìng
    成語解釋:
    見“多愁多病”。
    成語出處: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假使天下有這樣一個人,又與我同生同死,小弟也不得這樣多愁善病!”
    116

    多愁善感

    成語拼音:
    duō chóu shàn gǎn
    成語解釋:
    善:容易;好(hào);感:傷感。容易發愁、傷感。形容人感情脆弱。
    成語出處:
    茅盾《幻滅》二:“是同情于這個不相識的少婦呢,還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連她自己也不明白。”
    117

    當場獻丑

    成語拼音:
    dāng chǎng xiàn chǒu
    成語解釋:
    當:對著,向著。在大庭廣眾露出丑相,丟臉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0卷:“我今年已六十,尚無子嗣,你若肯時,便請個先生教你,也強如當場獻丑。”
    118

    大德不酬

    成語拼音:
    dà dé bù chóu
    成語解釋:
    酬:報答,償還。大的恩惠無法報答或不用報答
    成語出處:
    明·吳麟征《還里人田券書》:“諺云:大德不酬。”
    119

    獨繭抽絲

    成語拼音:
    dú jiǎn chōu sī
    成語解釋:
    比喻詩文條理清晰,脈絡分明。亦比喻單相思。
    成語出處:
    明·謝榛《四溟詩話》第一卷:“凡作近體,誦要好,聽要好,觀要好,講要好。誦之行云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明霞散綺,講之獨繭抽絲。”
    120

    敵愾同仇

    成語拼音:
    dí kài tóng chóu
    成語解釋:
    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成語出處:
    《詩經 秦風 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丘明《左傳 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 chou成語,chou的成語,帶cho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