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bu的成語 (3714個)

    501

    比年不登

    成語拼音:
    bǐ nián bù dēng
    成語解釋:
    比:屢屢;頻頻。農業連年歉收。亦作“比歲不登”。
    成語出處:
    《晉書 傅玄傳》:“時比年不登,羌胡擾邊,詔公卿會議,玄應對所問,陳事切直。”
    502

    不撓不屈

    成語拼音:
    bù náo bù qū
    成語解釋:
    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成語出處:
    清 陳天華《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吾民族以不撓不屈之氣概,與外族戰,與土番戰,與寒暑戰,卒能斬荊披棘。”
    503

    百年不遇

    成語拼音:
    bǎi nián bú yù
    成語解釋:
    上百年也碰不到。
    成語出處:
    老舍《龍須溝》第三幕:“不是要開大會嗎?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開會去。”
    504

    不撓不折

    成語拼音:
    bù náo bù zhé
    成語解釋:
    不彎曲,不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志堅強。
    成語出處:
    宋 劉炎《邇言》:“夫觀錢塘江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發沖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505

    不念舊惡

    成語拼音:
    bù niàn jiù è
    成語解釋:
    念:記住;舊:過去的;惡:惡劣的行為;指怨恨;仇怨。不記住或不計較過去和別人的仇恨。
    成語出處:
    春秋 孔子《論語 公冶長》:“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506

    不念舊情

    成語拼音:
    bù niàn jiù qíng
    成語解釋:
    指人原則性強,不記掛過去的情義
    成語出處: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否則我上臺后可不念舊情,就算你們跪下來求我,我起碼也得把你們送進集中營。”
    507

    不念僧面念佛面

    成語拼音:
    bù niàn sēng miàn niàn fó miàn
    成語解釋:
    不看僧面看佛面。
    成語出處:
    草明《乘風破浪》十七:“你不念僧面念佛面啊,人家老大娘都把你想壞啦。”
    508

    不寧唯是

    成語拼音:
    bù níng wéi shì
    成語解釋:
    寧:請助詞,無義;唯:只是;是:這樣。不只是這樣。即不僅如此。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其先君。”
    509

    不能自拔

    成語拼音:
    bù néng zì bá
    成語解釋:
    拔:擺脫。不能將自己拔出來。指陷進很深的境地;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
    成語出處:
    《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恒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510

    不奈之何

    成語拼音:
    bù nài zhī hé
    成語解釋:
    指無可奈何,無法可想。
    成語出處: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相國老夫人聽得悲泣,不奈之何,故謁微生,愿求脫命計。”
    511

    不能自已

    成語拼音:
    bù néng zì yǐ
    成語解釋: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成語出處:
    唐 盧照鄰《寄裴舍人書》:“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512

    不能贊一詞

    成語拼音:
    bù néng zàn yī cí
    成語解釋:
    贊一詞:說一句話。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513

    不偏不黨

    成語拼音:
    bù piān bù dǎng
    成語解釋:
    不偏向任何一方。
    成語出處:
    春秋 魯 墨翟《墨子 兼愛下》:“《周詩》曰:王道蕩蕩,不偏不黨。”
    514

    不破不立

    成語拼音:
    bù pò bù lì
    成語解釋: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舊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成語出處: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
    515

    不偏不倚

    成語拼音:
    bù piān bù yǐ
    成語解釋: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現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成語出處: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516

    不平而鳴

    成語拼音:
    bù píng ér míng
    成語解釋:
    平:公平;鳴:發出聲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發出不滿的呼聲
    成語出處:
    明·瞿佑《剪燈新話·令狐生冥夢錄》:“偶以不平而鳴,遽獲多言之咎。”
    517

    不怕官,只怕管

    成語拼音:
    bù pà guān,zhǐ pà guǎn
    成語解釋: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權威。也指在人管轄之下,一切只能聽命于他。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518

    補偏救弊

    成語拼音:
    bǔ piān jiù bì
    成語解釋:
    弊:害處;毛病。補救偏差;糾正錯誤。
    成語出處:
    宋 魏翁《鶴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陳未喻六條行之,以明白洞達為目前補偏救弊之策。”
    519

    不平則鳴

    成語拼音:
    bù píng zé míng
    成語解釋:
    鳴:發出聲音;指有所抒發或表示。事物不平靜就會發出響聲。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會發出不滿的呼聲和反抗。
    成語出處:
    唐 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520

    不欺暗室

    成語拼音:
    bù qī àn shì
    成語解釋:
    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成語出處:
    《漢魏南北朝墓志銘集釋 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 bu成語,bu的成語,帶b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