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bu的成語 (3714個)

    3321

    咬人狗兒不露齒

    成語拼音:
    yǎo rén gǒu ér bù lòu chǐ
    成語解釋:
    比喻真正厲害的人在外表是不顯露出來的。
    成語出處:
    元 張國賓《羅李郎》第三折:“那廝正是咬人狗兒不露齒。”
    3322

    一人向隅,滿坐不樂

    成語拼音:
    yī rén xiàng yú,mǎn zuò bù lè
    成語解釋:
    指滿堂之上,一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成語出處:
    漢 劉向《說苑 貴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3323

    雍容雅步

    成語拼音:
    yōng róng yǎ bù
    成語解釋:
    謂神態從容,舉止斯文。
    成語出處:
    《魏書·世祖紀》:“古之君子,養志衡門,德成業就,才為世使。或雍榮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負鼎而自達。”
    3324

    饔飧不飽

    成語拼音:
    yōng sūn bù bǎo
    成語解釋:
    饔:早飯。飧:晚飯。終天吃不飽。形容生活十分貧困。《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況且民窮財盡,百姓饔飧不飽,沒閑錢去養馬騾。”亦作“饔飧不繼”、“饔飧不給”。
    成語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況且民窮財盡,百姓饔飧不飽,沒閑錢去養馬騾。”
    3325

    一山不藏二虎

    成語拼音: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
    成語解釋:
    比喻兩人不能相容
    成語出處:
    歐陽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
    3326

    欲速不達

    成語拼音:
    yù sù bù dá
    成語解釋:
    欲:想要。一味性急圖快;主觀要求違背客觀規律;反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327

    玉石不分

    成語拼音:
    yù shí bù fēn
    成語解釋:
    比喻好壞不分。
    成語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洎乎近代,厥道寖微;玉石不分,薰蕕錯雜。”
    3328

    一絲不茍

    成語拼音:
    yī sī bù gǒu
    成語解釋:
    茍:茍且。絲毫也不馬虎。形容辦事極為認真。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茍,升遷就在指日。”
    3329

    一絲不掛

    成語拼音:
    yī sī bù guà
    成語解釋:
    原為佛家語;比喻沒有塵世俗念的絲毫牽掛。現形容赤身裸體。
    成語出處:
    宋 黃庭堅《僧景宗相訪寄法王航禪師》:“一絲不掛魚脫淵,萬古同歸蟻旋磨。”
    3330

    饔飧不給

    成語拼音:
    yōng sūn bù gěi
    成語解釋:
    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苦。明·朱國幀《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轉大冶主簿,故苗地,長吏多不樂往,代行令事,多方撫恤,盡卻例金,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饋白粲者。”又參見“饔飧不飽”、“饔飧不繼”。
    成語出處:
    明·朱國幀《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轉大冶主簿,故苗地,長吏多不樂往,代行令事,多方撫恤,盡卻例金,錙銖無所取,至饔飧不給,部民有饋白粲者。”
    3331

    要死不活

    成語拼音:
    yào sǐ bù huó
    成語解釋:
    半死不活
    成語出處:
    3332

    饔飧不繼

    成語拼音:
    yōng sūn bù jì
    成語解釋:
    饔:早飯;飧:晚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形容生活十分窮困。
    成語出處:
    清 朱用純《治家格言》:“雖饔飧不繼,猶有余歡。”
    3333

    饔飧不濟

    成語拼音:
    yōng sūn bù jì
    成語解釋:
    同“饔飧不繼”。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一回:“今既饔飧不濟,我這里有白銀十兩,暫且拿去使用。”
    3334

    遠水不救近火

    成語拼音: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成語解釋:
    比喻在遙遠的地方或較長的時間以后;雖然能找到解救的辦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難。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3335

    遠水不解近渴

    成語拼音:
    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
    成語解釋:
    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成語出處:
    《韓非子 說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3336

    一聲不吭

    成語拼音:
    yī shēng bù kēng
    成語解釋:
    一句話也不說
    成語出處:
    梁實秋《廢話》:“猶如兩人見面不免說說一句‘今天天氣……’之類的話,聊勝于兩個人都繃著臉一聲不吭而已。”
    3337

    一絲不亂

    成語拼音:
    yī sī bù luàn
    成語解釋:
    一點也不紊亂。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齊
    成語出處:
    3338

    有所不為

    成語拼音:
    yǒu suǒ bù wéi
    成語解釋:
    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棄掉
    成語出處:
    宋·陳亮《酌古論·先主》:“當理而后進,審勢而后動,有所不為,為無不成,是以英雄之主常無敵于天下。”
    3339

    一絲不紊

    成語拼音:
    yī sī bù wěn
    成語解釋:
    一點兒也不亂。形容極有條理。
    成語出處:
    老舍《神拳》第二幕:“我服了,萬沒想到你會這么細心,井井有條,一絲不紊。”
    3340

    有所不為,而后可以有為

    成語拼音:
    yǒu suǒ bù wéi,ér hòu kě yǐ yǒu wéi
    成語解釋:
    為:做,干。有些事情不做,把它放棄掉,然后才能在另外的事情上有所作為。指要獲得成功,必須有所舍棄,有所選擇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 bu成語,bu的成語,帶b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