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bu的成語 (3714個)

    1981

    力所不及

    成語拼音:
    lì suǒ bù jí
    成語解釋:
    及:達到。憑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
    成語出處:
    宋 釋惠洪《石門文字禪》:“平生所未見之文,公力所不及之義,備聚其中。”
    1982

    樂善不倦

    成語拼音:
    lè shàn bù juàn
    成語解釋:
    樂于堅持做好事。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
    1983

    臨死不恐

    成語拼音:
    lín sǐ bù kǒng
    成語解釋:
    恐:恐懼。遇到危難,毫不畏懼
    成語出處:
    西漢·劉秀《新序·義勇》:“吾聞知命之士,見利不動,臨死不恐。”
    1984

    來世不可待

    成語拼音:
    lái shì bù kě dài
    成語解釋:
    對于未來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成語出處:
    《莊子·人間世》:“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1985

    臨死不怯

    成語拼音:
    lín sǐ bù qiè
    成語解釋:
    怯:膽小,害怕。面臨危險而毫不膽怯
    成語出處:
    宋·洪邁《夷堅乙志》:“為言此人臨死不怯,似亦可用。”
    1986

    零碎不全

    成語拼音:
    líng suì bù quán
    成語解釋:
    指細碎不周全的事物等
    成語出處:
    毛澤東《實踐論》:“只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確的概念和論理來。”
    1987

    理所不容

    成語拼音:
    lǐ suǒ bù róng
    成語解釋:
    道理所不能允許。
    成語出處:
    南朝·齊·僧佑《弘明集·桓玄》:“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1988

    屢試不爽

    成語拼音:
    lǚ shì bù shuǎng
    成語解釋:
    屢次試驗都不錯。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迫上,屢試不爽。”
    1989

    煉石補天

    成語拼音:
    liàn shí bǔ tiān
    成語解釋:
    煉:用加熱的方法使物質純凈或堅韌。古神話,相傳天缺西北,女媧煉五色石補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彌補國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誤。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1990

    老死不相往來

    成語拼音: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成語解釋:
    指彼此不聯系,不交流情況。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991

    鹿死不擇音

    成語拼音:
    lù sǐ bù zé yīn
    成語解釋:
    比喻只求能夠安身,并不選擇地方。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1992

    鹿死不擇蔭

    成語拼音:
    lù sǐ bù zé yīn
    成語解釋:
    比喻只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成語出處:
    見“鹿死不擇音”。
    1993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成語拼音:
    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
    成語解釋:
    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994

    驢頭不對馬嘴

    成語拼音: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
    成語解釋: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同“驢唇不對馬嘴”。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陳正公聽了這些話,驢頭不對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1995

    落拓不羈

    成語拼音:
    luò tuò bù jī
    成語解釋:
    落拓:亦作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羈:束縛。形容人的行為自由奔放;無拘無束。
    成語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可是驥東官雖是武夫,性情卻完全文士,恃才傲物,落拓不羈。”
    1996

    禮無不答

    成語拼音:
    lǐ wú bù dá
    成語解釋:
    禮:禮數。一方以禮相待,另一方不能不以禮相報。
    成語出處:
    《禮記·燕義》:“君舉旅于賓,及君所賜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禮也。君答拜之,禮無不答,明君上之禮也。”
    1997

    臨危不憚

    成語拼音:
    lín wēi bù dàn
    成語解釋:
    臨:碰到,面臨;憚:畏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害怕
    成語出處:
    唐·司空圖《華帥許國公德政碑》:“臨危不憚,赴救遠征。”
    1998

    臨危不茍

    成語拼音:
    lín wēi bù gǒu
    成語解釋:
    臨:面對;茍:茍且,草率。指遇到危難不茍且偷生
    成語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我手無縛雞之力,不能去殺敵雪恥,我只能臨危不茍。”
    1999

    臨危不顧

    成語拼音:
    lín wēi bù gù
    成語解釋:
    臨:遇到;危:危險。遇到危難的時候,一點也不怕。
    成語出處:
    《三國志 魏志 陳留王傳》:“和、琇、撫皆抗不撓,拒會兇言,臨危不顧。”
    2000

    臨文不諱

    成語拼音:
    lín wén bù huì
    成語解釋:
    臨:及;諱:避諱。作文時不須避諱。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
    * bu成語,bu的成語,帶b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