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bi的成語 (1015個)

    721

    三年化碧

    成語拼音:
    sān nián huà bì
    成語解釋:
    指忠心不泯。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722

    視如敝屣

    成語拼音:
    shì rú bì xǐ
    成語解釋:
    視:看待;敝:破舊;屣:鞋。看得像破舊的鞋子一樣。形容輕視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孟子 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
    723

    視如拱璧

    成語拼音:
    shì rú gǒng bì
    成語解釋:
    拱璧:用雙手合抱的大璧,比喻珍品。看做兩手合抱的碧玉。比喻十分珍貴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珠兒》:“始納婢,經年余,生一子,視如拱璧,名之珠兒。”
    724

    三人行,必有我師

    成語拼音:
    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成語解釋:
    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5

    束手待斃

    成語拼音:
    shù shǒu dài bì
    成語解釋:
    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成語出處:
    《宋史 禮志十七》:“與其束手待斃,曷若并計合謀,同心戮力。”
    726

    束手就斃

    成語拼音:
    shù shǒu jiù bì
    成語解釋:
    同“束手待斃”。
    成語出處:
    宋·洪邁《容齋續筆·靖康時事》:“予頃修《靖康實錄》,竊痛一時之禍,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數十萬,曾不能北向發一矢、獲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斃。”
    727

    三首六臂

    成語拼音:
    sān shǒu liù bì
    成語解釋:
    同“三頭六臂”。
    成語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三回:“子牙見對營門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728

    沈詩任筆

    成語拼音:
    shěn shī rèn bǐ
    成語解釋:
    ①南朝梁沉約以詩著稱,任昉以表、奏、書、啟諸體散文擅名,時人稱為“沈詩任筆”。筆,謂無韻之文。②用以泛指詩文。
    成語出處:
    宋·陸游《親歸書來多問近況以詩答之》:“沈詩任筆俱忘盡,酒戶新來卻少增。”
    729

    束手自斃

    成語拼音:
    shù shǒu zì bì
    成語解釋:
    謂捆住雙手,自取滅亡。
    成語出處: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二卷:“但使兵連不解,饋運不休,古猶忌之,粌今日兵無可連,饋無可運,徒束手自斃何益。”
    730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成語拼音: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成語解釋: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有忠信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731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成語拼音: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成語解釋: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有忠信的人。指處處都有賢人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732

    三頭八臂

    成語拼音:
    sān tóu bā bì
    成語解釋:
    見“三頭六臂”。
    成語出處:
    《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棱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733

    桑田碧海

    成語拼音:
    sāng tián bì hǎi
    成語解釋:
    同“桑田滄海”。
    成語出處:
    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節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
    734

    視同拱璧

    成語拼音:
    shì tóng gǒng bì
    成語解釋:
    看作兩手合抱的璧玉。比喻十分珍貴。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4回:“求著他一副對子,一把扇子,那就視同拱璧,也不管他的字好歹。”
    735

    三頭六臂

    成語拼音:
    sān tóu liù bì
    成語解釋:
    原指佛的法相有三個頭;六條臂。后比喻人本領高超;神通廣大。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普昭禪師》:“三頭六臂擎天地,憤怒那吒撲帝鐘。”
    736

    室徒四壁

    成語拼音:
    shì tú sì bì
    成語解釋: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喻貧窮。
    成語出處:
    《魏書·陽固傳》:“居官清潔,家無余財,終歿之日,室徒四壁,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焉。”
    737

    賞信罰必

    成語拼音:
    shǎng xìn fá bì
    成語解釋:
    謂該賞一定賞,該罰一定罰。
    成語出處:
    《六韜·賞罰》:“凡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于耳目之所見聞,則所不見聞者莫不陰化矣。”
    738

    森嚴壁壘

    成語拼音:
    sēn yán bì lěi
    成語解釋:
    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
    成語出處:
    毛澤東《西江月 井岡山》詞:“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739

    盛筵必散

    成語拼音:
    shèng yán bì sàn
    成語解釋:
    比喻無論怎樣美好的事物,終必消散。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
    740

    事在必行

    成語拼音:
    shì zài bì xíng
    成語解釋:
    事情非做不可。
    成語出處:
    宋·蘇軾《東坡志林·養生說》:“如孫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 bi成語,bi的成語,帶b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