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bi的成語 (1015個)

    661

    切中時弊

    成語拼音:
    qiè zhòng shí bì
    成語解釋:
    切:切合;中:恰好對上;弊:弊病。剛好擊中現時的弊病;比喻批評時事能擊中要害。
    成語出處:
    宋 蘇舜欽《詣匭疏 景祐五年》:“旬余日來,聞頗有言事者,其間豈無切中時弊,而絕不聞朝廷從而行之。”
    662

    如臂使指

    成語拼音:
    rú bì shǐ zhǐ
    成語解釋:
    好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比喻指揮、調動得心應手。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賈誼傳》:“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663

    攘臂一呼

    成語拼音:
    rǎng bì yī hū
    成語解釋:
    攘:揮動。揮動手臂呼喊(多用在號召)。
    成語出處:
    漢 李陵《答蘇武書》:“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
    664

    潤筆之絹

    成語拼音:
    rùn bǐ zhī juàn
    成語解釋:
    為人作詩文書畫所得的報酬
    成語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二回:“荷生自舊臘入都,迄今已九閱月,潤筆之絹,諛墓之金,到手隨盡。”
    665

    潤筆之資

    成語拼音:
    rùn bǐ zhī zī
    成語解釋:
    為人作詩文書畫所得的報酬
    成語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因文得錢,乃曰稽古之力。”
    666

    如椽大筆

    成語拼音:
    rú chuán dà bǐ
    成語解釋: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成語出處:
    宋 邵雍《大字吟》:“詩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筆抄。”
    667

    如椽之筆

    成語拼音:
    rú chuán zhī bǐ
    成語解釋: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成語出處:
    唐·房玄齡《晉書·王徇傳》:“徇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
    668

    如棄敝屣

    成語拼音:
    rú qì bì xǐ
    成語解釋:
    丟掉無用的東西,一點也不可惜。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屣也。”
    669

    如喪考妣

    成語拼音:
    rú sàng kǎo bǐ
    成語解釋:
    妣:音比;考妣:舊時對父母死后的稱呼;父親死后叫考;母親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和著急。
    成語出處:
    《尚書 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
    670

    若喪考妣

    成語拼音:
    ruò sàng kǎo bǐ
    成語解釋:
    喪:死去;考:父親;妣: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
    成語出處:
    漢 揚雄《元后誄》:“享國六十,殂落而崩。四海傷懷,擗踴拊心,若喪考妣,遏密八音。”
    671

    肉食者鄙

    成語拼音:
    ròu shí zhě bǐ
    成語解釋:
    肉食者:吃肉的人,引伸為有權位的人;鄙:鄙陋。舊時指身居高位、俸祿豐厚的人眼光短淺。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67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成語拼音: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成語解釋: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673

    日月合璧

    成語拼音:
    rì yuè hé bì
    成語解釋:
    指地球進入太陽與月球之間或月球進入地球與太陽之間所發生的現象。“日月合璧”在朔發生日食,在望發生月食。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連珠。”
    674

    日中必彗

    成語拼音:
    rì zhōng bì huì
    成語解釋:
    彗:曬干。太陽到中午正好曬東西。比喻做事應該當機立斷,不失時機。
    成語出處:
    《六韜 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675

    日中必移

    成語拼音:
    rì zhōng bì yí
    成語解釋:
    同“日中則昃”。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676

    日中必移,月滿必虧

    成語拼音:
    rì zhōng bì yí,yuè mǎn bì kuī
    成語解釋:
    移:遷移。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日者列傳》:“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677

    日中必昃

    成語拼音:
    rì zhōng bì zè
    成語解釋:
    同“日中則昃”。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滿必虧。明公功名到此,已無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時矣。”
    678

    日中必昃,月滿必虧

    成語拼音:
    rì zhōng bì zè,yuè mǎn bì kuī
    成語解釋:
    昃:太陽偏西。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滿圓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盛極必衰,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滿必虧。明公功名到此,已無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時矣。”
    679

    歲比不登

    成語拼音:
    suì bǐ bù dēng
    成語解釋:
    比:屢屢;頻頻。農業連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成語出處:
    《漢書 嚴助傳》:“數年歲比不登,民待賣爵贅子以接衣食。”
    680

    死不閉目

    成語拼音:
    sǐ bù bì mù
    成語解釋:
    死了也不閉眼。指人死的時候心里還有放不下的事。形容極不甘心
    成語出處:
    《舊唐書·韓愈傳》:“窮思畢精,以贖前過,懷痛窮天,死不閉目。”
    * bi成語,bi的成語,帶b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