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的成語 (500個)
-
241
弓影杯蛇
- 成語拼音:
- gōng yǐng bēi shé
- 成語解釋:
- 見“弓影浮杯”。
- 成語出處:
- 清·沈復《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一燈如豆,羅帳低垂,弓影杯蛇,驚神未定。”
-
242
弓影浮杯
- 成語拼音:
- gōng yǐng fú bēi
- 成語解釋:
- 形容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 成語出處:
- 明 劉炳《鄱城歸舟》詩:“弓影浮杯疑老病,雞聲牽夢動離愁。”
-
243
含悲茹痛
- 成語拼音:
- hán bēi rú tòng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244
海北天南
- 成語拼音:
- hǎi běi tiān nán
- 成語解釋:
- 形容萬里之遙,相距極遠。亦形容地區各異。
- 成語出處:
- 唐·劉禹錫《送別四十六首·洛中逢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昔年意氣結群英,幾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盡,兩人相見洛陽城。”
-
245
化悲痛為力量
- 成語拼音:
- huà bēi tòng wéi lì liàng
- 成語解釋:
- 化:變。把內心的痛苦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 成語出處:
- 趙樸初《永難忘(自度曲)》:“聞號召,意深長:‘化悲痛為力量!’”
-
246
化被萬方
- 成語拼音:
- huà bèi wàn fāng
- 成語解釋:
- 化:德化,以恩德感化;被:到;萬方:四面八方。恩德感化四面八方
- 成語出處:
- 唐·柳宗元《為李諫議賀赦表》:“恩覃九有,化被萬方。”
-
247
虎背熊腰
- 成語拼音:
- hǔ bèi xióng yāo
- 成語解釋:
- 如虎般寬厚的背;似熊樣粗壯的腰。形容人的身體魁梧強壯。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一折:“這廝倒是一條好漢……哦,是虎背熊腰。”
-
248
鶴背揚州
- 成語拼音:
- hè bèi yáng zhōu
- 成語解釋:
- 南朝梁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后以“鶴背揚州”比喻利欲之心。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
249
汗出浹背
- 成語拼音:
- hàn chū jiā bèi
- 成語解釋:
- 同“汗流浹背”。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續列女傳·楊夫人》:“敞驚懼不知所言,汗出浹背。”
-
250
汗出洽背
- 成語拼音:
- hàn chū qià bèi
- 成語解釋:
- 同“汗流浹背”。
- 成語出處:
- 《漢書·王陵傳》:“[周勃]汗出洽背,愧不能對。”
-
251
汗出沾背
- 成語拼音:
- hàn chū zhān bèi
- 成語解釋:
- 沾:浸濕。汗水沾濕了脊背。形容天氣炎熱或人極度驚慌或慚愧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對。”
-
252
黃發駘背
- 成語拼音:
- huáng fā dài bèi
- 成語解釋:
- 見“黃發臺背”。
- 成語出處:
- 唐·李德裕《上尊號玉冊文(會昌二年奉敕撰)》:“于是服冕之士,戴鹖之倫,暨藩侯邦伯,黃發駘背,不謀而進曰……”
-
253
黃發臺背
- 成語拼音:
- huáng fā tái bèi
- 成語解釋:
- 指長壽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黃發,指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臺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臺,通“鮐”。
- 成語出處:
- 《詩經·魯頌》:“黃發臺背,壽胥與誠。”
-
254
黃發鮐背
- 成語拼音:
- huáng fā tái bèi
- 成語解釋:
- 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后常指老年人。鮐背;鮐魚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長壽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黃發臺背”、“黃耈臺背”、“鮐背蒼耈”。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宗炳《明佛論》:“雖復黃發鮐背,猶自覺所經俄頃,況其短者乎?”
-
255
墮高堙庳
- 成語拼音:
- huī gāo yīn bēi
- 成語解釋:
- 墮:通“隳”,毀壞;堙:堵塞;庳:低處,指沼澤。削平高丘,填塞洼地。指治理水土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昔共工欲壅防百川,墮高堙庳,以害天下。”
-
256
好酒貪杯
- 成語拼音:
- hào jiǔ tān bēi
- 成語解釋:
- 指喜歡喝酒
- 成語出處:
- 沙汀《酒后》:“保長王大廷只有一宗缺點:有點好酒貪杯。一喝醉了又會變得十足膿包,失掉了他那分堅韌的好性格。”
-
257
汗流浹背
- 成語拼音:
- hàn liú jiā bèi
- 成語解釋:
- 浹:濕透。汗水流得濕透背衣。形容悶熱或干活賣力氣。也形容極度惶恐或羞愧。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皇后紀下 獻帝伏皇后》:“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后不敢復朝請。”
-
258
汗流夾背
- 成語拼音:
- hàn liú jiā bèi
- 成語解釋:
- 同“汗流浹背”。
- 成語出處:
- 清·昭槤《嘯亭雜錄·阿文成相度》:“陪臣汗流夾背,出謂人曰:‘此誠宰相語。’”
-
259
汗流洽背
- 成語拼音:
- hàn liú qià bèi
- 成語解釋:
- 同“汗流浹背”。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昭宗紀》:“昭宗臨軒自諭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節,稱兵入朝,不由奏請,意在何也?’茂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對。”
-
260
禾黍之悲
- 成語拼音:
- hé shǔ zhī bēi
- 成語解釋:
- 禾:粟;黍:谷子。對故國的懷念。指國破家亡的悲傷
- 成語出處:
- 《詩經·王風·黍離·序》:“周大夫行役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
* bei成語,bei的成語,帶be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