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bao的成語 (513個)

    461

    言行抱一

    成語拼音:
    yán xíng bào yī
    成語解釋:
    猶言言行一致。
    成語出處:
    漢·賈誼《新書·道述》:“言行抱一謂之貞,反貞為偽。”
    462

    以怨報德

    成語拼音:
    yǐ yuàn bào dé
    成語解釋:
    怨:仇恨;報:報答;回報;德:恩惠。指忘恩負義;反而加害于人。
    成語出處:
    《國語 周語中》:“以怨報德,不仁。”
    463

    一葉報秋

    成語拼音:
    yī yè bào qiū
    成語解釋:
    同“一葉知秋”。
    成語出處:
    唐·鮑溶《始見二毛》詩:“百川赴海返潮易,一葉報秋歸樹難。”唐·柳氏《楊柳枝》詞:“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464

    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成語拼音:
    yǒu yuān bào yuān,yǒu chóu bào chóu
    成語解釋:
    報:報復,抵償。指對造成冤枉、仇恨的人進行報復,使其作出抵償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武松雖是粗鹵漢子,便死也不怕,還省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并不傷犯眾位,只煩高鄰做個證見。”
    465

    冤冤相報

    成語拼音:
    yuān yuān xiāng bào
    成語解釋:
    佛家語;認為冤仇終會有報應。也指仇人互相報復。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又誰知蒼天有眼,偏爭他來早來遲,到今日冤冤相報,解愁眉頓作歡眉。”
    466

    睚眥必報

    成語拼音:
    yá zì bì bào
    成語解釋:
    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小怨小忿;報:報復。連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報復。形容氣量極其狹小。也作“睚眥之恨”。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467

    一字褒貶

    成語拼音:
    yī zì bāo biǎn
    成語解釋:
    一個字的褒揚或貶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辭嚴謹有分寸。
    成語出處:
    晉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春秋》雖以一字為褒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
    468

    以眾暴寡

    成語拼音:
    yǐ zhòng bào guǎ
    成語解釋:
    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迫害人少勢弱的一方。
    成語出處:
    《商君書·畫策》:“神農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
    469

    以眾暴寡,以強凌弱

    成語拼音:
    yǐ zhòng bào guǎ,yǐ qiáng líng ruò
    成語解釋:
    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仗著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對方
    成語出處: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于是一鄉自為一國,一姓自為一群,以眾暴寡,以強凌弱。”
    470

    以直報怨

    成語拼音:
    yǐ zhí bào yuàn
    成語解釋:
    以公道對待有怨恨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71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成語拼音:
    yǐ zhí bào yuàn,yǐ dé bào dé
    成語解釋: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72

    朝不保暮

    成語拼音:
    zhāo bù bǎo mù
    成語解釋:
    早晨保不住晚上會發生變化。極言情況危急或境遇窘迫。
    成語出處:
    晉 袁宏《后漢紀 質帝紀》:“二千石長吏遇民如虜,或賣用田宅,或絕命捶楚,大小無聊,朝不保暮。”
    473

    朝不保夕

    成語拼音:
    zhāo bù bǎo xī
    成語解釋:
    早晨不能保證晚上的情況。形容生活困難;也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吾儕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長也。”
    474

    紙包不住火

    成語拼音:
    zhǐ bāo bù zhù huǒ
    成語解釋:
    比喻事實是掩蓋不了的
    成語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二章:“紙包不住火……那筆款子,你收留不得。”
    475

    自報公議

    成語拼音:
    zì bào gōng yì
    成語解釋:
    自己報名或報出自認的情況,由群眾討論評議
    成語出處:
    476

    止暴禁非

    成語拼音:
    zhǐ bào jǐn fēi
    成語解釋:
    止、禁:罅;暴、非:指種種壞事。制止種種壞事。
    成語出處:
    《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477

    自報家門

    成語拼音:
    zì bào jiā mén
    成語解釋:
    戲曲演員一出場先把角色的姓名、家世、來歷介紹給觀眾。指作自我介紹
    成語出處:
    宗璞《東藏記》第三章:“嵋慢慢地清楚地自報家門。”
    478

    竹報平安

    成語拼音:
    zhú bào píng ān
    成語解釋:
    指平安家信。竹報:舊時家信的別稱。
    成語出處: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 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479

    竹苞松茂

    成語拼音:
    zhú bāo sōng mào
    成語解釋: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門興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成語出處:
    《詩經 小雅 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480

    中飽私囊

    成語拼音:
    zhōng bǎo sī náng
    成語解釋:
    中飽:從中得利。指侵吞經手的錢財使自己得利。
    成語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下》:“薄疑謂趙簡主曰:‘君之國中飽。’簡主欣然而喜曰:‘何如焉?’對曰:‘府庫空虛于上,百姓貧餓于下,然而奸吏富矣。’”
    * bao成語,bao的成語,帶bao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