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ban的成語 (301個)

    181

    弄斧班門

    成語拼音:
    nòng fǔ bān mén
    成語解釋:
    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成語出處:
    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詩序》:“操斧于班、郢之門,斯強顏耳。宋 歐陽修《與梅圣俞書》:“昨在真定,有詩七八首,今錄去,班門弄斧,可笑可笑。”
    182

    拿三搬四

    成語拼音:
    ná sān bān sì
    成語解釋:
    比喻不服從調派。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2回:“倘或那件孔雀褂子襟再燒了窟窿,你去了,誰能以補呢?你倒別和我拿三搬四的。”
    183

    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

    成語拼音: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成語解釋: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成語出處:
    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184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成語拼音:
    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成語解釋: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185

    拍板成交

    成語拼音:
    pāi bǎn chéng jiāo
    成語解釋:
    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達成協議。
    成語出處:
    186

    片鱗半爪

    成語拼音:
    piàn lín bàn zhǎo
    成語解釋:
    喻事物的極小部分。
    成語出處:
    清·陳田《明詩紀事·孫宜》:“余觀其詩,剽擬字句,了無意味,求杜之片鱗半爪不可得。”
    187

    七棱八瓣

    成語拼音:
    qī léng bā bàn
    成語解釋:
    比喻四分五裂。
    成語出處:
    梁實秋《老年》:“臉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還平添無數雀斑,有時排列有序如星座。”
    188

    牽絲扳藤

    成語拼音:
    qiān sī bān téng
    成語解釋:
    比喻東拉西扯地攀附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你到底有啥心事?爽爽快快說。牽絲扳藤,惹得人肚腸根癢。”
    189

    屈艷班香

    成語拼音:
    qū yàn bān xiāng
    成語解釋:
    屈:指屈原;班:指班固。象《楚辭》、漢賦那樣詞藻艷麗,情味濃郁。稱贊詩文優美。
    成語出處:
    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高摘屈宋艷,濃薰班馬香。”
    190

    喬裝打扮

    成語拼音:
    qiáo zhuāng dǎ bàn
    成語解釋:
    喬:假;喬妝:改變服裝、容顏。指用手段改變原來的面貌。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自己卻喬裝打扮的,雇了一只小船,帶了兩個家丁,沿路私訪而來。”
    191

    喬妝打扮

    成語拼音:
    qiáo zhuāng dǎ bàn
    成語解釋:
    見“喬裝打扮”。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串店的妓女,喬妝打扮的來給強盜作眼線兒看道兒,不可不防。”
    192

    喬妝改扮

    成語拼音:
    qiáo zhuāng gǎi bàn
    成語解釋:
    喬:做假。喬妝:改變服裝、容顏。指化妝改變形象,掩飾本來的身份。亦作“喬裝打扮”、“喬裝改扮”。
    成語出處: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12回:“我今要到十里堡,喬妝改扮訪民情。”
    193

    喬裝改扮

    成語拼音:
    qiáo zhuāng gǎi bàn
    成語解釋:
    改變原來外形,使人不認識他
    成語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八章:“繼而又道:‘來個喬裝改扮,分散突圍。’”
    194

    如此這般

    成語拼音:
    rú cǐ zhè bān
    成語解釋:
    虛指沒有詳細說明或不要求詳細說明的某種事物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8回:“今朝縣中李大人到學生那里,如此這般,說大巡新近有參本上東京。”
    195

    十八般兵器

    成語拼音: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成語解釋:
    本指刀槍劍戟等十八種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種武器。亦比喻多種技能。
    成語出處:
    清 郭小亭《濟公全傳》第六十回:“馬靜一瞧,大殿前擺著家伙,十八般兵器,一應俱全。”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若論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196

    十八般武藝

    成語拼音:
    shí bā bān wǔ yì
    成語解釋: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亦泛指多種武藝。②比喻多種技能。
    成語出處:
    元 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著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锏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槍叉。”
    197

    事半功倍

    成語拼音:
    shì bàn gōng bèi
    成語解釋:
    使用一半的力卻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費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198

    事倍功半

    成語拼音:
    shì bèi gōng bàn
    成語解釋: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成語出處:
    《孟子 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199

    事半功百

    成語拼音:
    shì bàn gōng bǎi
    成語解釋:
    同“事半功倍”。
    成語出處:
    清·魏源《道光丙戎海運記》:“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
    200

    三班六房

    成語拼音:
    sān bān liù fáng
    成語解釋:
    三班:指皂、壯、快班,均為差役;六房:指吏、戶、禮、兵、刑、工房,均為書辦胥吏。明、清時州縣衙門中吏役的總稱。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這新年大節,老爺衙門里,三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來?”
    * ban成語,ban的成語,帶ban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