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的成語 (445個)
-
381
問安視寢
- 成語拼音:
- wèn ān shì qǐn
- 成語解釋:
- 見“問安視膳”。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廷對策》:“而問安視寢之余,所以察詞而觀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眾。”
-
382
問安視膳
- 成語拼音:
- wèn ān shì shàn
- 成語解釋:
- 每日必問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禮。
- 成語出處:
- 《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之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
-
383
霧暗云深
- 成語拼音:
- wù àn yún shēn
- 成語解釋:
- 迷蒙渺遠。喻相距之遙遠。
- 成語出處:
- 宋·馮取洽《摸魚兒·玉林君為遺蛻山中桃花賦》詞:“玄都觀里應遺恨,一抹斷煙殘縷。愁望處。想霧暗云深,忘卻來時路。”
-
384
臥不安席
- 成語拼音:
- wò bù ān xí
- 成語解釋:
- 睡不安寧。形容心事、憂慮重重。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楚策一》:“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
385
臥不安枕
- 成語拼音:
- wò bù ān zhěn
- 成語解釋:
- 睡不安寧。形容心事、憂慮重重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然則帶兵呢?成日里臥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將如何?”
-
386
物阜民安
- 成語拼音:
- wù fǔ mín ān
- 成語解釋:
- 阜: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劉陶傳》:“夫欲民殷財阜,要在止役禁奪。”
-
387
未了公案
- 成語拼音:
- wèi liǎo gōng àn
- 成語解釋:
- 公案:案件,問題。沒有解決的案件或事情。
- 成語出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視禰不了,殃及兒孫。’”
-
388
畏難茍安
- 成語拼音:
- wèi nán gǒu ān
- 成語解釋:
- 茍:茍且。害怕困難,茍且偷安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食貨志》:“大學士倭仁疏陳黑地升科,州縣畏難茍安,請申明賞罰。”
-
389
心安理得
- 成語拼音:
- xīn ān lǐ dé
- 成語解釋:
- 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靜;安然;理:情理;得:適合。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瞎騙奇聞》:“你別瞧我擺了店面,天天賣錢,那是自己本事換來的,我用著心安理得。”
-
390
心安神定
- 成語拼音:
- xīn ān shén dìng
- 成語解釋:
- 心神都很安定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紫鵑自那日也著實后悔,如今日夜辛苦,并沒有怨意。襲人等皆心安神定。”
-
391
心安神泰
- 成語拼音:
- xīn ān shén tài
- 成語解釋:
- 泰:通暢,平安。心神安寧,泰然自若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100回:“誦得久了,狄希陳口內常有異香噴出,惡夢不生,心安神泰。”
-
392
相安無事
- 成語拼音:
- xiāng ān wú shì
- 成語解釋:
- 安:平安。指彼此相處沒有什么爭執或沖突;還過得去。
- 成語出處:
- 宋 鄧牧《伯牙琴 吏道》:“古者君民間相安無事者,固不得無吏,而為員不多。”
-
393
雪案螢窗
- 成語拼音:
- xuě àn yíng chuāng
- 成語解釋:
- 同“雪窗螢幾”。
- 成語出處:
- 元·白仁甫《東墻記·楔子》:“小生年長二十五歲,雪案螢窗,苦攻經史,博古通今。”
-
394
雪案螢燈
- 成語拼音:
- xuě àn yíng dēng
- 成語解釋:
- 同“雪窗螢幾”。
- 成語出處:
- 元·鮮于必仁《折桂令·書》:“送朝昏雪案螢燈,三絕韋編。”
-
395
興國安邦
- 成語拼音:
- xīng guó ān bāng
- 成語解釋:
- 興:興盛;邦:國家。國家興盛安定
- 成語出處:
- 《林海》:“我不曉得當初為什么管它叫做興安嶺,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了。”
-
396
修己安人
- 成語拼音:
- xiū jǐ ān rén
- 成語解釋:
- 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養,使人民安樂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
397
下寨安營
- 成語拼音:
- xià zhài ān yíng
- 成語解釋:
- 寨:防守用的柵欄;安:安置;營:營房。指軍隊駐扎下來。比喻建立臨時的住宿或基地
- 成語出處:
-
398
行坐不安
- 成語拼音:
- xíng zuò bù ān
- 成語解釋:
- 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寧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5回:“瑜聞大驚,行坐不安。”
-
399
袁安高臥
- 成語拼音:
- yuán ān gāo wò
- 成語解釋:
- 漢時袁安未達時,洛陽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僵臥不起,洛陽令按行至安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見《后漢書·袁安傳》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后因以“袁安高臥”為典,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操的行為。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袁安傳》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載:漢時袁安未達時,洛陽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僵臥不起,洛陽令按行至安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除陰平長、任城令。
-
400
有案可查
- 成語拼音:
- yǒu àn kě chá
- 成語解釋:
- 案:案卷,文書。指有證據可查。
- 成語出處: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7章:“我是公務人員,一切手續證件齊全不缺,有案可查,有憑可證。”
* an成語,an的成語,帶an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