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的成語 (445個)
-
301
明人不作暗事
- 成語拼音:
- míng rén bù zuò àn shì
- 成語解釋:
- 心地光明的人不做偷偷摸摸的事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9回:“這伙計既到上海之后,心想不要把他冒冒失失的一告,他其中怕別有因由。而且明人不作暗事。”
-
302
明升暗降
- 成語拼音:
- míng shēng àn jiàng
- 成語解釋:
- 指表面上升官,而實際上被削去權力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6回:“就是再添一千個都老爺,也抵不上兩個監督、一個織造的好:這叫做‘明升暗降’。”
-
303
明推暗就
- 成語拼音:
- míng tuī àn jiù
- 成語解釋:
- 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拒絕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 李漁《慎鸞交 債餌》:“那老婆子走來央求我,被我故意作難,說了幾句明推暗就的話,少不得我前腳走到,他后腳自會趕來。”
-
304
明修暗度
- 成語拼音:
- míng xiū àn dù
- 成語解釋:
- 比喻用明顯的假象迷惑對方,而暗中卻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動打擊對方
- 成語出處:
- 清·趙翼《行圍即景·相撲》:“伺隙忽為疊陳沖,搗虛又遏夾寨固。明修暗度詭道攻,聲東擊西多方誤。”
-
305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成語拼音: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 成語解釋:
- 棧道,是指在懸崖峭壁的險要地方鑿孔支架,鋪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軍、運輸糧草輜重,也可供馬幫商旅通行。陳倉,是古代縣名(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是漢中通向關中的咽喉要道。本義是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
306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 成語拼音:
-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 成語出處: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
307
明爭暗斗
- 成語拼音:
- míng zhēng àn dòu
- 成語解釋: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形容內部鉤心斗爭;互相爭斗的情況。
- 成語出處:
- 馮玉祥《我的生活》:“于是兩方明爭暗斗,各不相讓,一天利害一天,鬧成所謂‘府院之爭’。”
-
308
明珠按劍
- 成語拼音:
- míng zhū àn jiàn
- 成語解釋:
- 按:用手撫著。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卻手持寶劍。比喻由于誤會以敵意回報對方
- 成語出處:
- 清·朱之瑜《德始堂記》:“今與賢之相知也新,而又語言不能通,不當有明珠按劍之舉;萬一他時復有晤期,更當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
-
309
明珠暗投
- 成語拼音:
- míng zhū àn tóu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驚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里。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
310
冥昭瞢暗
- 成語拼音:
- míng zhāo méng àn
- 成語解釋:
- 冥:昏暗;昭:明;瞢暗:晝夜未分。指晝夜未分時的混沌狀態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屈原《楚辭·天問》:“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
311
明珠投暗
- 成語拼音:
- míng zhū tóu àn
- 成語解釋:
- 見“明珠暗投”。
- 成語出處: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魚肉。”
-
312
牛不喝水難按角
- 成語拼音:
- niú bù hē shuǐ nán àn jiǎo
- 成語解釋:
- 比喻強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7回:“牛不喝水難按角,你老人家只拿定主意不賭,他會怎的?”
-
313
牛不喝水強按頭
- 成語拼音:
- niú bù hē shuǐ qiǎng àn tóu
- 成語解釋:
- 比喻用強迫手段使就范。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家生女兒怎么樣?‘牛不喝水強按頭’嗎?我不愿意,難道殺我老子娘不成!”
-
314
牛不飲水強按頭
- 成語拼音:
- niú bù yǐn shuǐ qiáng àn tóu
- 成語解釋:
- 比喻強迫他人干某一件事
- 成語出處: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九章:“牛不飲水強按頭尚且不行,何況是婚姻大事。”
-
315
忸怩不安
- 成語拼音:
- niǔ ní bù ān
- 成語解釋:
- 忸怩:羞慚的樣子。不好意思;心里慌亂。
- 成語出處:
- 茅盾《子夜》七:“在屠維岳的鋒芒逼人的眼光下,這張長方臉兒上漸漸顯現了忸怩不安的氣色。”
-
316
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 成語拼音:
- nán shān kě yí,cǐ àn bù dòng
- 成語解釋:
- 南山:終南山;動:動搖。終南山可以移動,但已定下的案子決不能更改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終以為南山可移,此案不動。”
-
317
南山鐵案
- 成語拼音:
- nán shān tiě àn
- 成語解釋:
- 指已經判定、不可改變的案件。
- 成語出處:
- 典出《新唐書 李元纮傳》:“元纮早修謹,仕為雍州司戶參軍。時太平公主勢震天下,百司順望風指,嘗與民競碾硙,元纮還之民。長史竇懷貞大驚,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搖也。’”
-
318
拍案稱奇
- 成語拼音:
- pāi àn chēng qí
- 成語解釋:
- 奇:特殊的。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7回:“妙在機關線索,俱于前文布置已定,若讀至此處,始為拍案稱奇,便非明眼。”
-
319
拍案而起
- 成語拼音:
- pāi àn ér qǐ
- 成語解釋:
- 案:幾案;桌子。拍著桌子憤然而立。形容極度憤怒。有時也形容對反動勢力的不屈服。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
320
拍案叫絕
- 成語拼音:
- pāi àn jiào jué
- 成語解釋:
- 案:幾案;桌子;絕:獨一無二。拍桌叫好;形容非常贊賞。
- 成語出處:
- 唐 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 an成語,an的成語,帶an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