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風氣的成語 (71個)
-
41
習以成風
- 成語拼音:
- xí yǐ chéng fēng
- 成語解釋:
- 風:風氣。習慣了,就形成了風氣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諫諍》:“今聚天下之不敢言是非者在朝廷,又擇其不敢言之甚者為臺諫,習以成風,如何做得事。”
-
42
鄒魯遺風
- 成語拼音:
- zōu lǔ yí fēng
- 成語解釋:
- 鄒、魯:孔子是魯人,孟子是鄒人。“文教興盛”之地的代稱。指孔孟留下來的儒家風氣
- 成語出處:
- 《梁書·羊侃傳》:“高祖覽曰:吾聞仁者有勇,今見勇者有仁,可謂鄒魯遺風,英賢不絕。”
-
43
正始之音
- 成語拼音:
- zhèng shǐ zhī yīn
- 成語解釋:
- ①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于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于洛下,世稱“正始之音”。②指純正的樂聲。
- 成語出處:
- 《晉書·衛玠傳》:“昔王輔嗣吐金聲于中朝,此子復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
-
44
銅臭薰天
- 成語拼音:
- tóng chòu xūn tiān
- 成語解釋:
- 銅臭:銅錢的臭味。形容充滿難聞的銅錢氣味。指賄賂公行,風氣敗壞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行》:“金光蓋地,因使閻摩殿上盡是陰霾;銅臭薰天,遂教枉死城中全無日月。”
-
45
夜不閉戶
- 成語拼音:
- yè bù bì hù
- 成語解釋:
- 夜里睡覺不用關門。形容社會秩序、風氣很好。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
46
道不拾遺
- 成語拼音:
- dào bù shí yí
- 成語解釋:
- 遺:丟失的東西。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撿走;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很好。也作“路不拾遺”。
- 成語出處: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
47
返樸還淳
- 成語拼音:
- fǎn pǔ huán chún
- 成語解釋:
- 返:返回,還。樸:樸實。淳:誠實,厚道。指恢復原始的誠實和樸實厚道的社會風氣。
- 成語出處:
- 隋·薛道衡《老氏碑》:“用之治身,則神清志靜;用之治國,則返樸還淳。”
-
48
河伯為患
- 成語拼音:
- hé bó wéi huàn
- 成語解釋:
- 指歪門邪惡的風氣
- 成語出處:
-
49
激薄停澆
- 成語拼音:
- jī bó tíng jiāo
- 成語解釋:
- 形容振作人心,挽回不良的社會風氣。
- 成語出處:
- 《梁書 明山賓傳》:“此言足使還淳反樸,激薄停澆矣。”
-
50
澆淳散樸
- 成語拼音:
- jiāo chún sàn pǔ
- 成語解釋:
- 使淳樸的社會風氣變得浮薄。
- 成語出處:
- 《漢書 循吏傳 黃霸》:“澆淳散樸,并行偽貌。”
-
51
救時厲俗
- 成語拼音:
- jiù shí lì sú
- 成語解釋:
- 匡救時弊,糾正風氣。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先秦學者生當亂世,目擊民艱,其立論大率以救時厲俗為主。”
-
52
匡時濟俗
- 成語拼音:
- kuāng shí jì sú
- 成語解釋:
- 匡:糾正;濟:救助。拯救社會時局和風氣,使之歸于正道。
- 成語出處:
- 唐 元稹《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漢征極諫而文學稍進,匡時濟俗,罔不率繇。”
-
53
匡俗濟時
- 成語拼音:
- kuāng sú jì shí
- 成語解釋:
- 匡:糾正;濟:救助。拯救社會時局和風氣,使之歸于正道。
- 成語出處:
- 《宋書 明帝紀》:“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謀直獻,匡俗濟時,咸切事陳奏,無或依隱。”
-
54
門不夜關
- 成語拼音:
- mén bù yè guān
- 成語解釋:
- 形容社會安寧,風氣良好。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鄭子產傳》:“子產為相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
-
55
人欲橫流
- 成語拼音:
- rén yù héng liú
- 成語解釋:
- 指社會風氣敗壞,人們放縱情欲,不顧道德正義。
- 成語出處:
- 宋 陸九淵《語錄》上:“后世人主不知學,人欲橫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
56
市不二價
- 成語拼音:
- shì bù èr jià
- 成語解釋:
- 指買賣公道,不相欺詐。形容社會風氣好。同“市無二價”。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 魏志 王烈傳》“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烈居之歷年,未嘗有患。使遼東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商賈之人,市不二價。”
-
57
世道人心
- 成語拼音:
- shì dào rén xīn
- 成語解釋:
- 社會的風氣,人們的思想。
- 成語出處:
- 明·袁宏道《李溫陵傳》:“細心讀之,其破的中款之處,大有補于世道人心。”
-
58
世擾俗亂
- 成語拼音:
- shì rǎo sú luàn
- 成語解釋:
- 社會騷亂,風氣敗壞。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治期》:“世擾俗亂,災害不絕,遂以破國亡身滅嗣。”
-
59
市無二價
- 成語拼音:
- shì wú èr jià
- 成語解釋:
- 買賣沒有兩種價錢,買賣公道,不欺騙人。形容社會風氣好。亦作“市不二價”。
- 成語出處:
- 《漢書·王莽傳上》:“又奏為市無二價,官無獄訟。”
-
60
時移俗易
- 成語拼音:
- shí yí sú yì
- 成語解釋:
- 移:變動;易:改換。時代變了,社會風氣也變了。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齊俗訓》:“是故世異則事變,時移則俗易。”
* 關于風氣的成語 形容風氣的成語 描述風氣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