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順順的成語 (98個)

    61

    蔓摸瓜

    成語拼音:
    shùn màn mō guā
    成語解釋:
    同“藤摸瓜”。
    成語出處:
    王士美《鐵旋風》第一部第六章:“依我看,我們現在應該抓緊,但不要去驚擾他,同時可以蔓摸瓜,最后弄清楚情況。”
    62

    時而動

    成語拼音:
    shùn shí ér dòng
    成語解釋:
    應時勢而行動。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
    63

    水人情

    成語拼音:
    shùn shuǐ rén qíng
    成語解釋:
    利用機會便給人的好處。也指不費力的人情。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9回:“守將和軍卒都受了賄賂,落得做個水人情。”
    64

    時隨俗

    成語拼音:
    shùn shí suí sú
    成語解釋:
    應時勢,隨從習俗。
    成語出處:
    《陳書·姚察傳》:“察乃博引經籍,獨違群議……其不時隨俗,皆此類也。”
    65

    時施宜

    成語拼音:
    shùn shí shī yí
    成語解釋:
    時:時勢;施:施行。應不同時勢而靈活地采取相應措施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王者必因王之禮,時施宜,有所損益,郡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備。”
    66

    藤摸瓜

    成語拼音:
    shùn téng mō guā
    成語解釋:
    摸:尋找。著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個線索查究事情。
    成語出處:
    《人民日報》1982.6.30:“由此藤摸瓜,很快破獲了這起盜竊案。”
    67

    天應時

    成語拼音:
    shùn tiān yīng shí
    成語解釋:
    從。應:適應。時:時機。指上要遵從天命,下要適應時機。
    成語出處:
    《晉書·羊祜傳》:“先帝天應時,西平巴蜀,南和吳會,海內得以休息,兆庶有樂安之心。”
    68

    之者成,逆之者敗

    成語拼音:
    shùn zhī zhě chéng,nì zhī zhě bài
    成語解釋:
    :依;成:成功;逆:違背。從他的就能成功,違背他的定要失敗
    成語出處:
    宋·朱熹《寄陳同甫書》:“然區區鄙意,常竊以為亙古亙今只是一體,之者成,逆之者敗,因非古之圣賢所能獨然。”
    69

    孝子

    成語拼音:
    xiào zǐ shùn sūn
    成語解釋:
    指孝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 辨物》:“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孫妨生以送死也。”
    70

    言和意

    成語拼音:
    yán hé yì shùn
    成語解釋:
    言語和,情意相諧。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真是言和意,似漆如膠。”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們兩口兒言和意,從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71

    一路

    成語拼音:
    yī lù shùn fēng
    成語解釋: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成語出處:
    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陳兩處亦無動靜,一路風無些毫打叉之事。”
    72

    風調

    成語拼音:
    yǔ shùn fēng tiáo
    成語解釋:
    調:調和;:和協。風雨及時適宜。形容風雨適合農時。
    成語出處:
    《六韜》:“既而克殷,風凋雨。”
    73

    文從

    成語拼音:
    zì shùn wén cóng
    成語解釋:
    用詞行文自然妥貼,表達清楚。
    成語出處:
    清·陳田《〈明詩紀事戊簽〉序》:“其間獨照之匠,若荊川、遵巖、震川,變秦漢為歐曾,易詰屈謷牙為字文從。”
    74

    招降納

    成語拼音:
    zhāo xiáng nà shùn
    成語解釋:
    招:招引;納:接納;:歸。指招引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擴充勢力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蓋為能招降納。”
    75

    之年

    成語拼音:
    ér shùn zhī nián
    成語解釋: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七十而從心所欲。”
    76

    風調雨

    成語拼音:
    fēng tiáo yǔ shùn
    成語解釋:
    調:調和;配合得均勻合適;:適合需要。形容風雨及時;有利于作物的生長。現比喻客觀條件有利。
    成語出處:
    《舊唐書 禮儀志一》引《六韜》:“既而克殷,風調雨。”
    77

    橫三

    成語拼音:
    héng sān shùn sì
    成語解釋:
    見“橫三豎四”。
    成語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辦公室的床上、桌子上、地上,橫三四地睡著人。”
    78

    降心

    成語拼音:
    jiàng xīn shùn sú
    成語解釋:
    降低心志,隨流俗。
    成語出處: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欲降心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
    79

    履信思

    成語拼音:
    lǚ xìn sī shùn
    成語解釋:
    篤守信用,思念和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履信思乎,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80

    靡然

    成語拼音:
    mí rán shùn fēng
    成語解釋:
    望風從。
    成語出處:
    唐·張說《廣州督督嶺南按察五府經略使宋公遺愛碑頌》:“幅員萬里,馴致九譯,詔書下日,靡然風。”
    * 關于順順的成語 形容順順的成語 描述順順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