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聞聞的成語 (181個)
-
121
飫聞厭見
- 成語拼音:
- yù wén yàn jiàn
- 成語解釋:
- 飫聞:飽聞;厭見:飽見。指見聞甚多。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燕喜亭記》:“宜其于山水飫聞而厭見也。”
-
122
遺聞軼事
- 成語拼音:
- yí wén yì shì
- 成語解釋:
- 散失;遺傳的事跡。多指未經史書記載的事跡。
- 成語出處:
- 宋 周密《武林舊事》:“此十卷之本,乃從毛氏汲古閣之版傳抄。首尾完其,其間遺聞軼事,皆可備考稽。”
-
123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 成語拼音:
-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 成語解釋:
-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 成語出處:
- 《詩經 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
124
言之無罪,聞之足戒
- 成語拼音:
- 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 成語解釋:
- 言:說話;聞:聽話;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成語出處:
- 清·汪琬《詩說序》:“詩獨主志,所為主文譎諫,與言之無罪,聞之足戒者,其詞則隱,其旨則微。”
-
125
直諒多聞
- 成語拼音:
- zhí liàng duō wén
- 成語解釋:
- 直:正直;諒:信實;多聞:學識淵博。為人正直信實,學識廣博。
- 成語出處:
-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
-
126
朝聞夕改
- 成語拼音:
- zhāo wén xī gǎi
- 成語解釋:
- 早晨聞過,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錯誤之迅速。
- 成語出處:
- 《晉書 周處傳》:“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
127
僾見愾聞
- 成語拼音:
- ài jiàn xì wén
- 成語解釋:
- 僾:仿佛,隱約;愾:嘆息。仿佛看到身影,聽到嘆息。形容對去世親人的思念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義》:“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
128
不求聞達
- 成語拼音:
- bù qiú wén dá
- 成語解釋:
- 聞:有名望;達:顯達。不追求名譽和地位。
- 成語出處:
- 三國 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候。”
-
129
博識洽聞
- 成語拼音:
- bó shí qià wén
- 成語解釋:
- 見多識廣,學識博大
- 成語出處:
-
130
兵聞拙速
- 成語拼音:
- bīng wén zhuō sù
- 成語解釋:
- 指用兵打仗當求速勝而不計戰法的巧拙。
- 成語出處:
- 《孫子 作戰》:“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
131
不相聞問
- 成語拼音:
- bù xiāng wén wèn
- 成語解釋:
- 聞問:通消息,通音訊。指沒有聯系或斷絕往來。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嚴助傳》:“于是拜為會稽太守。數年,不聞問。
-
132
杜耳惡聞
- 成語拼音:
- dù ěr è wén
- 成語解釋:
- 塞住耳朵不愿聽。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中》:“懷忠抱直之人,虛心謁見;便佞詭隨之說,杜耳惡聞。”
-
133
多聞闕疑
- 成語拼音:
- duō wén què yí
- 成語解釋:
- 闕疑:把疑難問題保留下來,不下判斷。多聽一聽別人的言論,把疑難問題保留下來,暫不下判斷。也指知識淵博而治學嚴謹。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
-
134
耳聞目睹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mù dǔ
- 成語解釋:
- 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見親眼看到。
- 成語出處:
- 魯迅《吶喊 一件小事》:“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
-
135
耳聞目染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mù rǎn
- 成語解釋:
- 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 成語出處:
- 叢維熙《北國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時候在巴黎耳聞目染的結果,愛情比同齡的年輕人要早醒得多。”
-
136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
- 成語解釋:
- 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為信,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
- 成語出處: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九回:“‘耳聞是虛,眼觀為實’,叔叔此時,且不要過于取笑侄女,請再去一訪,……那時再來取笑侄女,卻也未遲。”
-
137
耳聞則誦
- 成語拼音:
- ěr wén zé sòng
- 成語解釋:
- 聽過就能背出來。形容記憶力強。
- 成語出處:
- 《晉書·苻融載記》:“融聰辯明慧,下筆成章,至于談玄論道,雖道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
-
138
鼓角相聞
- 成語拼音:
- gǔ jiǎo xiāng wén
- 成語解釋:
- 鼓角:鼓和號角。形容軍隊戒備不懈,紀律森嚴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西江月·井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
139
穢德彰聞
- 成語拼音:
- huì dé zhāng wén
- 成語解釋:
- 穢:穢惡;穢德:丑惡的行為;彰:明顯。丑惡的行為已經為人所共知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這等的穢德彰聞,焉得不人皆掩鼻!”
-
140
晉惠聞蛙
- 成語拼音:
- jìn huì wén wā
- 成語解釋:
- 比喻愚昧寡聞。
- 成語出處:
- 語出《晉書 惠帝記》:晉惠帝昏庸愚昧,嘗在華林園聽到蛙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及天下大荒亂,百姓餓死,曰:“何不食肉糜?”
* 關于聞聞的成語 形容聞聞的成語 描述聞聞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