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量力的成語 (43個)
-
1
量力而為
- 成語拼音:
- liàng lì ér wéi
- 成語解釋:
-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
- 成語出處:
- 《左傳 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
2
量力而行
- 成語拼音:
- liàng lì ér xíng
- 成語解釋:
- 量:估量;估計;行:做;干。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
3
比權量力
- 成語拼音:
- bǐ quán liàng lì
- 成語解釋:
- 比:比較;量:估量。比較衡量兩方面的權力和力量
- 成語出處:
- 漢 賈誼《過秦論上》:“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挈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
4
自不量力
- 成語拼音:
- zì bù liàng lì
- 成語解釋:
- 自己不能正確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力量。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
-
5
度德量力
- 成語拼音:
- duó dé liàng lì
- 成語解釋: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
6
量力度德
- 成語拼音:
- liàng lì duó dé
- 成語解釋:
-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夠服人,估計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
7
較時量力
- 成語拼音:
- jiào shí liàng lì
- 成語解釋:
- 較:比較;量:估量。衡量時機和實力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答張敬夫書》:“又須審度彼己,較時量力,定為幾年之規,若孟子,大國五年,小國七年之說。”
-
8
不自量力
- 成語拼音:
- bù zì liàng lì
- 成語解釋:
- 量:估計。不能估計自己的力量。指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
- 成語出處: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記 摩揭陀國上》:“今諸外道不自量力,結黨連群,敢聲論鼓,惟愿大師摧諸異道。”
-
9
班門調斧
- 成語拼音:
- bān mén diào fǔ
- 成語解釋:
- 班: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木匠;調:耍弄。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 成語出處: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八回:“庸碌小巫,怎敢在班門調斧,然老先生臺命殷殷,又不敢違,卻將奈何?”
-
10
蜉蝣撼大樹
- 成語拼音:
- fú yóu hàn dà shù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不量力。
- 成語出處:
- 明劉昌《懸笥瑣探恃才傲物》:“湯家公子喜夸詡,好似蜉蝣撼大樹。”
* 關于量力的成語 形容量力的成語 描述量力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