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選擇的成語 (53個)
-
41
孟母三遷
- 成語拼音:
- mèng mǔ sān qiān
- 成語解釋:
- 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
- 成語出處:
-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
42
爬梳剔抉
- 成語拼音:
- pá shū tī jué
- 成語解釋:
- 整理選擇。
- 成語出處:
- 《宋史·律歷志》:“建安布衣蔡元定著《律呂新書》,朱熹稱其超然遠覽,奮其獨見,爬梳剔抉,參互考尋。”
-
43
趨舍異路
- 成語拼音:
- qū shě yì lù
- 成語解釋:
- 趨舍:同“趣舍”,趨向和舍棄。選擇和遵循的道路不同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武帝紀》:“仆與李陵趨舍異路,素非相善也。”
-
44
任人唯賢
- 成語拼音:
- rèn rén wéi xián
- 成語解釋:
- 任用人只選擇德才兼備的人。
- 成語出處:
- 《尚書 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
-
45
三遷之教
- 成語拼音:
- sān qiān zhī jiào
- 成語解釋:
- 漢 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后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夸;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后人用“孟母三遷”、“三遷之教”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列女傳》載:孟母帶著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喪;后遷居集市,又跟著學商人自吹自夸;孟母遷居學堂附近,孟子從此學習禮節,要求上學。
-
46
十字路口
- 成語拼音:
- shí zì lù kǒu
- 成語解釋:
- 兩條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處在對重大事情需要決定怎樣選擇的境地。
- 成語出處:
- 魯迅《華蓋集 北京通信》:“但不幸我竟力不從心,因為我自己也正站在歧路上,——或者說得較有希望些:站在十字路口。”
-
47
唯鄰是卜
- 成語拼音:
- wéi lín shì bǔ
- 成語解釋:
- 指找住房應該選擇鄰居。
- 成語出處:
- 《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
-
48
細大不捐
- 成語拼音:
- xì dà bù juān
- 成語解釋:
- 細:微,小;捐:舍棄。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
49
詳計審處
- 成語拼音:
- xiáng jì shěn chǔ
- 成語解釋:
- 審:審慎。詳細考慮,審慎選擇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仲連列傳》:“此兩計者,顯名厚實也,愿公詳計而審處一焉。”
-
50
相女配夫
- 成語拼音:
- xiàng nǚ pèi fū
- 成語解釋:
- 指衡量女兒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女婿。
- 成語出處:
- 明 周楫《西湖二集 月下老錯配本屬前緣》:“竊以因材而篤,乃天道之常,相女配夫,實人事之正。”
-
51
義不反顧
- 成語拼音:
- yì bù fǎn gù
- 成語解釋:
- 反顧:回頭看。①義:通“議”,考慮,打主意,選擇。決策時連回頭看的功夫都沒有。形容毫不猶豫,極為迅速地作出某項決定。亦作“計不反顧”。②為了正義只能奮勇向前,不猶豫回顧。亦作“義無反顧”。
- 成語出處: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后,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讎。”
-
52
言揚行舉
- 成語拼音:
- yán yáng xíng jǔ
- 成語解釋:
- 根據德行和名聲來選擇人才。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
-
53
葬用柔日
- 成語拼音:
- zàng yòng róu rì
- 成語解釋:
- 柔日:天干中的乙、丁、己、辛、癸五天,其余五天為剛日。春秋時代習俗,死者埋葬必須選擇柔日
- 成語出處:
- 清·顧炎武《日知錄·經義·葬用柔日》:“春秋葬用柔日,漢人不知此義,皆用剛日。”
* 關于選擇的成語 形容選擇的成語 描述選擇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