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談論的成語 (42個)
-
21
閉口不談
- 成語拼音:
- bì kǒu bù tán
- 成語解釋:
- 緊閉著嘴不說話或談論秘密
- 成語出處:
- 沈從文《邊城》:“祖父則很快樂的夸獎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許別人來關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這件事便閉口不談。”
-
22
說雨談云
- 成語拼音:
- shuō yǔ tán yún
- 成語解釋:
- 雨、云:男女歡合。談論男女歡合之事
- 成語出處:
- 元·湯式《賞花時·送友人觀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說雨談云口倦開,須發已斑白,風流頓改。”
-
23
談玄說妙
- 成語拼音:
- tán xuán shuō miào
- 成語解釋:
- 談論玄妙的事理。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6卷:“又有一種人思慮向里去,又嫌眼前道理粗,于事物上都不理會。此乃談玄說妙之病。”
-
24
讜論侃侃
- 成語拼音:
- dǎng lùn kǎn kǎn
- 成語解釋:
- 讜論:公正、正直的言論。對上敢于直言,談論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 成語出處:
- 宋 蘇舜欽《祭滕子京文》:“往往諫列,讜論侃侃;屢觸權要,卒就貶竄。”
-
25
紛紛議論
- 成語拼音:
- fēn fēn yì lùn
- 成語解釋:
- 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形容很多人談論的情景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4回:“這里李紈等紛紛議論,便傳喚看園子的一干人來,叫把園門鎖上。”
-
26
相提而論
- 成語拼音:
- xiāng tí ér lùn
- 成語解釋:
-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
-
27
議論風發
- 成語拼音:
- yì lùn fēng fā
- 成語解釋:
- 形容談論廣泛、生動而又風趣。
- 成語出處:
- 元戴良《申屠先生墓志銘》序:“平居議論風發,品藻古今人物,亹亹不能休,座客聞之,率為之奪氣。”
-
28
不可同日而語
- 成語拼音:
-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 成語解釋:
- 不能放在同一時間談論。形容不能相提并論,不能相比。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
29
道古稽今,言遠合近
- 成語拼音:
-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
- 成語解釋:
- 道:講;稽:考核;合:契合。談論古時的事要結合今天的實際,說遠處的事要結合眼前的事
- 成語出處:
- 漢·桓寬《鹽鐵論·論災》:“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
30
經邦論道
- 成語拼音:
- jīng bāng lùn dào
- 成語解釋:
- 指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比喻位居高層
- 成語出處:
- 《隋書 李穆傳》:“臣日薄桑榆,位高軒冕,經邦論道,自顧缺然。”
-
31
津津樂道
- 成語拼音:
- jīn jīn lè dào
- 成語解釋:
- 津津:興趣濃厚。樂道:樂于談論。形容很有味地談論感興趣的事。
- 成語出處:
- 清 錢學綸《語新》下卷:“風流賢宰,疾惡憐才,俱假文字為勸懲,邑人士咸津津樂道之。”
-
32
對牛彈琴
- 成語拼音:
- duì niú tán qín
- 成語解釋:
-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 成語出處:
- 漢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
33
人多口雜
- 成語拼音:
- rén duō kǒu zá
- 成語解釋:
- 指談論的人多,各種議論都有。
- 成語出處:
-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九回:“寧府人多口雜,那些不得志的奴仆們端能造言誹謗主人。”
-
34
人多嘴雜
- 成語拼音:
- rén duō zuǐ zá
- 成語解釋:
- 雜:雜亂,多種多樣。談論的人多,說法多種多樣。也指在場的人多,七嘴八舌。
- 成語出處:
- 清 李汝珍《鏡花緣》:“閨臣恐人多嘴雜,說話不便,即同良箴,紅蕖,紫綃另在一房居住。”
-
35
娓娓不怠
- 成語拼音:
- wěi wěi bù dài
- 成語解釋:
- 娓娓:談話連續不倦的樣子;怠:疲倦。連續談論,不知疲倦
- 成語出處:
- 清·汪琬《朱翁墓志銘》:“與人論古今成敗得失大略,若繩引珠貫,娓娓不怠。”
-
36
指方畫圓
- 成語拼音:
- zhǐ fāng huà yuán
- 成語解釋:
- 謂談論時以手指比畫。
- 成語出處:
- 明·宋濂《王府君墓志銘》:“或共其議論,輒掀眉吐氣,指方畫圓,滾滾數千言不休。”
-
37
浮稱流說
- 成語拼音:
- fú chēng liú shuō
- 成語解釋:
- 稱:稱引。廣泛稱引,豐博談論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安《淮南子·要略》:“故為之浮稱流說其所以能聽,所以使學者孳孳以自幾也。”
-
38
借題發揮
- 成語拼音:
- jiè tí fā huī
- 成語解釋:
- 發揮: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達出來。借談論另一個題目來表示自己真正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王衡《郁輪袍》第二折:“我隨分劃幾劃便罷,這個原是借題發揮。”
-
39
說到曹操,曹操就到
- 成語拼音:
- shuō dào cáo cāo,cáo cāo jiù dào
- 成語解釋:
- 指談論到某人,某人恰巧來了。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29回:“無巧不成書!說到曹操,曹操就到。”
-
40
夏蟲不可言冰
- 成語拼音:
- xià chóng bù kě yán bīng
- 成語解釋:
-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
- 成語出處:
- 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十回:“夏蟲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 關于談論的成語 形容談論的成語 描述談論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