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諸侯的成語 (49個)
-
41
一國三公
- 成語拼音:
- yī guó sān gōng
- 成語解釋:
-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42
用夏變夷
- 成語拼音:
- yòng xià biàn yí
- 成語解釋:
- 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 成語出處:
- 《孟子 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
-
43
玉匣珠襦
- 成語拼音:
- yù xiá zhū rú
- 成語解釋:
- 玉匣:玉衣;珠襦:用珍珠串成的短衣。古代帝王諸侯的葬飾
- 成語出處:
- 清·吳偉業《永和宮》詞:“玉匣珠襦啟便房,韭歌無異葬同昌。”
-
44
飲至策勛
- 成語拼音:
- yǐn zhì cè xūn
- 成語解釋:
- 飲至:古代諸侯朝、會、盟、伐后去宗廟飲酒;策勛:計功。指慶功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勛焉。”
-
45
折沖尊俎
- 成語拼音:
- zhé chōng zūn zǔ
- 成語解釋:
- 折沖: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御敵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諸侯國會盟的宴席上制勝對方。后泛指進行外交談判。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于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
-
46
自鄶以下
- 成語拼音:
- zì kuài yǐ xià
- 成語解釋:
- 吳國的季禮在魯國看周代的樂舞,對于各諸侯國的樂曲都有評論,但從劊國以下他就沒有再表示意見。比喻從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評論。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自鄶以下無譏焉。”
-
47
宗廟丘墟
- 成語拼音:
- zōng miào qiū xū
- 成語解釋:
- 宗廟:天子諸侯祭祀祖宗的地方;丘墟:廢墟。宗廟廢成廢墟。比喻國家衰亡
- 成語出處:
- 元·施惠《幽閨記·罔害蟠良》:“城市中喧喧嚷嚷,村野間哭哭啼啼,可惜車駕奔馳,生民涂炭,宗廟丘墟。”
-
48
宗廟社稷
- 成語拼音:
- zōng miào shè jì
- 成語解釋:
- 宗廟:祭祀祖先的場所;社稷: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統治者掌握的最高權力。也借指國家。
- 成語出處:
- 《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
49
胙土分茅
- 成語拼音:
- zuò tǔ fēn máo
- 成語解釋:
- 胙:賜;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儀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 成語出處:
- 明·王錂《春蕪記》:“分茅胙土,賴周天子寵緩;右佛左縈,憑項莊王余烈。”
* 關于諸侯的成語 形容諸侯的成語 描述諸侯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