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說話的成語 (329個)

    161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成語拼音:
    fáng ré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成語解釋:
    防:阻止;甚:超過;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還難。指不讓人民,是不明智的
    成語出處:
    《晉書·孔嚴傳》:“古人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162

    縛舌交唇

    成語拼音:
    fù shé jiāo chún
    成語解釋:
    縛:用繩纏束。閉著嘴,不敢
    成語出處:
    唐·孫樵《逐痁鬼文》:“復有司馬安者,攘義盜仁,縛舌交唇,柔聲婉顏,狐媚當權。”
    163

    放言遣辭

    成語拼音:
    fàng yán qiǎn cí
    成語解釋:
    放言:敞開;遣辭:用詞造句。指無拘無束地或寫文章。
    成語出處:
    晉·陸機《文賦》:“放言遣辭,良多變矣。”
    164

    狗屁不通

    成語拼音:
    gǒu pì bù tōng
    成語解釋:
    指責別人或文章極不通順
    成語出處:
    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35回:“柳老賴婚狼心推測,馮生聯句狗屁不通。”
    165

    隔墻有耳

    成語拼音:
    gé qiáng yǒu ěr
    成語解釋:
    隔著一道墻,也有人偷聽。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別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勸人小心,免得泄露。
    成語出處:
    管仲《管子 君臣下》:“墻有耳,伏寇在側。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166

    拐彎抹角

    成語拼音:
    guǎi wān mò jiǎo
    成語解釋:
    彎彎曲曲;繞來繞去地走。比喻、做事不直接了當。
    成語出處:
    元 秦簡夫《東堂老》:“轉彎抹角,可早來到李家門首。”
    167

    隔靴搔癢

    成語拼音:
    gé xuē sāo yǎng
    成語解釋: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曰:‘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168

    荒誕不經

    成語拼音:
    huāng dàn bù jīng
    成語解釋:
    荒誕:荒唐離奇;極不真實;不經:不合正常的情理。形容荒唐;毫無根據。
    成語出處:
    明 張岱《家傳》:“與人言多荒誕不經,人多笑之。”
    169

    回旋余地

    成語拼音:
    huí xuán yú dì
    成語解釋:
    指做事或給自己留有足夠進退的空間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33回:“無如他被全臺的公憤,逼迫得沒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擲了。”
    170

    罕言寡語

    成語拼音:
    hǎn yán guǎ yǔ
    成語解釋:
    罕、寡:少。很少開口。形容沉默寡言。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云守拙。”
    171

    接不上茬

    成語拼音:
    jiē bù shàng chá
    成語解釋:
    接不上別人的,指不能繼續下去
    成語出處:
    172

    箭穿雁嘴

    成語拼音:
    jiàn chuān yàn zuǐ
    成語解釋:
    比喻不開口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二回:“諸將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眾人都膽顫心寒,不敢出戰。問了數聲,如箭穿雁嘴,鉤搭魚腮,默默無言,無人敢應。”
    173

    九鼎不足為重

    成語拼音: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成語解釋:
    形容有分量,比較起來九鼎也不算重。
    成語出處:
    宋·傅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
    174

    絕口不道

    成語拼音:
    jué kǒu bù dào
    成語解釋:
    絕口:始終不開口。閉著嘴不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175

    絕口不提

    成語拼音:
    jué kǒu bù tí
    成語解釋:
    絕口:始終不開口;提:舉出。指閉口不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見了撫臺,絕口不提一字,免得撫臺心上生疑。”
    176

    緘口不言

    成語拼音:
    jiān kǒu bù yán
    成語解釋:
    緘:封閉;言:。封住嘴巴;不開口
    成語出處:
    《明史 何遵傳》:“正德間,給事、御史挾勢凌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177

    緘口無言

    成語拼音:
    jiān kǒu wú yán
    成語解釋:
    緘口:閉著嘴。閉著嘴,不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師云:'汝若不會,老僧即緘口無言。'”
    178

    夾七夾八

    成語拼音:
    jiā qī jiā bā
    成語解釋:
    東拉西扯,混雜不清。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朱世遠原有怕婆之病,憑他夾七夾八,自罵自止,并不敢開言。”
    179

    噤若寒蟬

    成語拼音:
    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語解釋:
    噤:閉口不作聲;若:像;寒蟬:深秋的知了。不作聲像深秋的知了一樣。形容有顧慮不敢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180

    金人三緘

    成語拼音:
    jīn rén sān jiān
    成語解釋: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
    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 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關于說話的成語 形容說話的成語 描述說話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