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說話的成語 (329個)

    301

    啞啞學語

    成語拼音:
    yā yā xué yǔ
    成語解釋:
    形容嬰兒咿咿呀呀地學大人的神情
    成語出處:
    《精衛石》第二回:“已生一子周歲,剛是啞啞學語。”
    302

    油嘴狗舌

    成語拼音:
    yóu zuǐ gǒu shé
    成語解釋:
    抹了油的嘴,像狗一樣的舌頭。形容油滑,內容低劣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你會唱的甚么好成樣的套數兒,左右是幾句,東溝窩,西溝灞,油嘴狗舌,不上紙筆的。”
    303

    油嘴滑舌

    成語拼音:
    yóu zhuǐ huá shé
    成語解釋:
    形容人油滑輕浮;耍嘴皮子。
    成語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誰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內,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騙得爹娘允了,方好進去。”
    304

    言重九鼎

    成語拼音:
    yán zhòng jiǔ dǐng
    成語解釋:
    形容有分量,比較比來九鼎也不算重。
    成語出處:
    宋·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五:“昔之所以議進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權位,故其一言之出,則九鼎不足為重。”
    305

    一針見血

    成語拼音:
    yī zhēn jiàn xiě
    成語解釋:
    一針刺下去就見到血。常用來比喻(或寫文章)簡明扼要;能抓住本質;切中要害。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郭玉傳》:“一針即瘥。”
    306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成語解釋:
    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成語出處:
    《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307

    言者無罪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
    成語解釋:
    言者:的人。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
    成語出處:
    《詩經·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308

    一字一板

    成語拼音:
    yī zì yī bǎn
    成語解釋:
    形容從容清楚。
    成語出處:
    老舍《二馬》:“溫都太太把房錢,吃飯的時間,晚上鎖門的時候,和一切的規矩,都當著伊牧師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309

    言之有據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jù
    成語解釋:
    和寫文章有充分的證據或事實根據
    成語出處:
    310

    言之有序

    成語拼音:
    yán zhī yǒu xù
    成語解釋:
    和寫文章很有條理。
    成語出處: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311

    指東畫西

    成語拼音:
    zhǐ dōng huà xī
    成語解釋:
    時的手勢動作。比喻避開主題,東拉西扯。
    成語出處:
    宋 釋悟明《聯燈會要 道閑禪師》:“到處插語,指東劃西,舉古舉今。”
    312

    張大其詞

    成語拼音:
    zhāng dà qí cí
    成語解釋:
    張大:夸大。寫文章將內容夸大。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送楊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
    313

    知高識低

    成語拼音:
    zhī gāo shí dī
    成語解釋:
    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識大體,、做事有分寸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金生是個聰明的人,在他門下,知高識低,溫和待人。”
    314

    轉喉觸諱

    成語拼音:
    zhuǎn hóu chù huì
    成語解釋:
    謂一或一寫文章就觸犯忌諱。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送窮文》:“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315

    之乎者也

    成語拼音:
    zhī hū zhě yě
    成語解釋:
    古代漢語中常用的四個助詞。原指淺近的字眼或文章;現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也借指文言文。
    成語出處:
    宋 文瑩《湘山野錄》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316

    沾泥帶水

    成語拼音:
    zhān ní dài shuǐ
    成語解釋:
    比喻、寫文章不簡潔或辦事不干脆。
    成語出處:
    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授曲》:“一有字跡,則沾泥帶水,有不如無矣。”
    317

    著三不著兩

    成語拼音: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
    成語解釋:
    或做事輕重不當,考慮欠周,注意這里,顧不到那里。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那珍大爺管兒子,倒也象當日老祖宗的規矩,只是著三不著兩的。”
    318

    指手畫腳

    成語拼音:
    zhǐ shǒu huà jiǎo
    成語解釋:
    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2回:“只見寶玉跑至圍屏燈前,指手畫腳,信口批評。”
    319

    遮三瞞四

    成語拼音:
    zhē sān mán sì
    成語解釋:
    、做事多方掩飾,不爽快。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三回:“昨夜怎么他兩個一同出來,你且告訴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瞞四的。”
    320

    自同寒蟬

    成語拼音:
    zì tóng hán chán
    成語解釋:
    寒蟬:冬天的蟬不叫。自己同寒天的蟬一樣,比喻閉口不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 關于說話的成語 形容說話的成語 描述說話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