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解解的成語 (141個)
-
101
猶解倒懸
- 成語拼音:
- yóu jiě dào xuán
- 成語解釋:
- 解:解救;倒懸:人被倒掛,比喻處境困難。比喻把人從危難中解救出來。
- 成語出處:
- 《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
102
以酒解酲
- 成語拼音:
- yǐ jiǔ jiě chéng
- 成語解釋:
-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來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
103
一知半解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bàn jiě
- 成語解釋:
- 很貧乏的知識;很膚淺的理解。形容知道得不多;理解得不深。
- 成語出處:
-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有分限之悟,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104
一知片解
- 成語拼音:
- yī zhī piàn jiě
- 成語解釋:
- 猶一知半見。
- 成語出處:
- 宋·吳泳《答趙茂實書》:“某閑居寖久,兀兀一經,今已窮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復為言語詞章。”
-
105
支分節解
- 成語拼音:
- zhī fēn jié jiě
- 成語解釋:
-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體與關節一一分開。節,關節。族,骨節交錯盤結之處。比喻剖析義理,詳盡中肯。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然后此書之旨支分節解,脈絡貫通,詳略相因,巨細畢舉。”
-
106
支紛節解
- 成語拼音:
- zhī fēn jié jiě
- 成語解釋:
- 分解肢體;剁成碎塊。猶言碎尸萬段。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平帝紀》:“校尉公孫賓就斬莽頭,軍人爭莽身,支紛節解,肌肉臠切。”按,《漢書·王莽傳下》“公孫賓就”作“公賓就”。
-
107
支分族解
- 成語拼音:
- zhī fēn zú jiě
- 成語解釋:
- 見“支分節解”。
- 成語出處:
- 清·劉大櫆《烏程閔君墓志銘》:“又善于誘掖,其言批豁暢朗,支分族解,騃童鈍夫聞之,咸如夢寐驚覺。”
-
108
自作解人
- 成語拼音:
- zì zuò jiě rén
- 成語解釋:
- 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
109
凍解冰釋
- 成語拼音:
- dòng jiě bīng shì
- 成語解釋:
- 如同冰凍融化一般。比喻困難或障礙消除。
- 成語出處:
- 《莊子·庚桑楚》:“是乃所謂冰釋凍釋者能乎?”
-
110
漢皋解珮
- 成語拼音:
- hàn gāo jiě pèi
- 成語解釋:
- 漢皋:山名,在湖北襄陽西北;珮:同“佩”,飾物。指鄭交甫在漢皋臺遇到兩個女子,女子解寶珠給他。指男女相互愛慕而贈答
- 成語出處:
- 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心搖漢皋珮,淚墮峴亭碑。”
-
111
豁然霧解
- 成語拼音:
- huò rán wù jiě
- 成語解釋:
- 豁然:形容開闊;解:消散。像霧消散一樣,心中的疑團一下子消失了
- 成語出處: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積年凝滯,豁然霧解。”
-
112
渾身解數
- 成語拼音:
- hún shēn xiè shù
- 成語解釋:
- 渾身:全身;全部的;解數:原指武術中的架勢、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渾身解數如花錦,雙手騰那似轆轤。”
-
113
結不解緣
- 成語拼音:
- jié bù jiě yuán
- 成語解釋:
- 形容男女熱戀,不能分開。也指兩者有不可分開的緣分。
- 成語出處:
- 《古詩十九首》:“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
114
解發佯狂
- 成語拼音:
- jiě fà yáng kuáng
- 成語解釋:
- 解發:把頭發散開。佯:假裝。散開頭發假裝癲狂。
- 成語出處:
- 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六卷:“比干諫而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殺身以彰君之惡,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為之,不祥莫大焉!’遂解發佯狂而去。”
-
115
解劍拜仇
- 成語拼音:
- jiě jiàn bài chóu
- 成語解釋:
- 謂息爭釋怨。漢許荊兄子世嘗殺人,仇者將殺世,荊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沒,只一子,原殺身代之。”仇者曰:“許掾郡中稱賢,何敢相侵!”因解劍去。事見《漢書·許荊傳》。
- 成語出處:
- 漢許荊兄子世嘗殺人,仇者將殺世,荊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沒,只一子,原殺身代之。”仇者曰:“許掾郡中稱賢,何敢相侵!”因解劍去。事見《漢書·許荊傳》。
-
116
解甲倒戈
- 成語拼音:
- jiě jiǎ dǎo gē
- 成語解釋:
- 謂敵方戰士歸順,轉向攻擊。
- 成語出處:
- 《北史·越王侗傳》:“若王師一臨,舊章誓睹,自應解甲倒戈,冰銷葉散。”
-
117
解鈴系鈴
- 成語拼音:
- jiě líng jì líng
- 成語解釋:
- 系:縛;系上。本佛教禪宗語。意思是虎脖子的鈴子是誰系上去的;誰才能把它解下來。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仍由誰去負責處理。也作“解鈴還須系鈴人。”
- 成語出處:
- 宋 釋惠洪《林間集》下卷:“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
-
118
肌劈理解
- 成語拼音:
- jī pī lǐ jiě
- 成語解釋:
- 比喻立論精辟,析義詳實
- 成語出處:
- 清 錢謙益《汲古閣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圣賢之微言大義,綱舉目張,肌劈理解,權衡尺度,鑿鑿乎指定于胸中。”
-
119
解弦更張
- 成語拼音:
- jiě xián gēng zhāng
- 成語解釋:
- 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
120
解衣衣人
- 成語拼音:
- jiě yī yì rén
- 成語解釋:
- 脫下衣服給別人穿。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關于解解的成語 形容解解的成語 描述解解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