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規范的成語 (33個)
-
21
禮壞樂缺
- 成語拼音:
- lǐ huài yuè quē
- 成語解釋: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成語出處:
- 《梁書·徐勉傳》:“禮壞樂缺,故國異家殊,實宜以時修定,以為永準。”
-
22
禮樂崩壞
- 成語拼音:
- lǐ yuè bēng huài
- 成語解釋:
- 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崩:敗壞。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書郭崇韜傳后》:“莊宗雖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亂,禮樂崩壞之際,然顧典禮人情,亦難其事。”
-
23
禮義廉恥
- 成語拼音:
- lǐ yì lián chǐ
- 成語解釋:
- 有禮節;講道義;尚廉潔;知羞恥。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規范。
- 成語出處:
- 管仲《管子 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
24
女子無才便是德
- 成語拼音:
-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dé
- 成語解釋:
- 舊道德規范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
- 成語出處:
- 清·嚴復《浮生六記》第三卷:“‘女子無才便是德。’真千古至言也。”
-
25
女子無才便是福
- 成語拼音:
- nǚ zǐ wú cái biàn shì fú
- 成語解釋:
- 舊道德規范認為婦女無須有才能,只需順從丈夫就行
- 成語出處: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三卷:“昔人云:‘女子無才便是福。’然今之閨秀,比比是矣!”
-
26
取法乎上
- 成語拼音:
- qǔ fǎ hū shàng
- 成語解釋:
- 法:標準,規范。取上等的為標準,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老舍《我怎樣寫火葬》:“假若文藝作品的目的只是為給人娛樂,那么像《戰爭與和平》那樣的作品便根本不應存在。我們似應當‘取法乎上’吧?”
-
27
仁義道德
- 成語拼音:
- rén yì dào dé
- 成語解釋:
-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原道》:“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
-
28
詩禮傳家
- 成語拼音:
- shī lǐ chuán jiā
- 成語解釋:
- 謂以儒家經典及其道德規范世代相傳。
- 成語出處:
- 元·柯丹丘《荊釵記·會講》:“詩禮傳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傾逝。”
-
29
循道不違
- 成語拼音:
- xún dào bù wéi
- 成語解釋:
- 循:依照;違:違背。遵循道德規范而不違背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河南府法曹參軍盧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銘》:“循道不違,厥聲彌劭。”
-
30
約定俗成
- 成語拼音:
- yuē dìng sú chéng
- 成語解釋:
- 指某些事物名稱或行為規范是由人們共同認定或共同習慣形成的。約定:共同認定;俗成:形成習慣。
- 成語出處:
- 先秦 荀況《荀子 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
-
31
衣冠禮樂
- 成語拼音:
- yī guàn lǐ lè
- 成語解釋:
- 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范。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百王之敝,齊季斯甚。衣冠禮樂,掃地無余。”
-
32
正理平治
- 成語拼音:
- zhèng lǐ píng zhì
- 成語解釋:
- 指合乎正道的禮法規范,使社會安定有秩序。
- 成語出處:
- 《荀子·性惡》:“凡古今天下之所謂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謂惡者,偏險悖亂也。”
-
33
宅心知訓
- 成語拼音:
- zhái xīn zhī xùn
- 成語解釋:
- 宅心:居心;訓:規范,準則。心里知道規范、準則
- 成語出處:
- 《尚書·康誥》:“汝丕遠惟商者奇成人,宅心知訓。”
* 關于規范的成語 形容規范的成語 描述規范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