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表示的成語 (437個)

    121

    大漸彌留

    成語拼音:
    dà jiàn mí liú
    成語解釋:
    大漸:病危;彌留:本指久病不愈,后指病重將死。病危將死。
    成語出處:
    《尚書 顧命》:“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南朝 梁 蕭統《文選 王儉〈諸淵碑文〉》:“景命不永,大漸彌留。
    122

    戴雞佩豚

    成語拼音:
    dài jī pèi tún
    成語解釋:
    雄雞野豬皆好斗,古時以冠帶像其形,好勇。
    成語出處:
    《史記·仲弟子列傳》:“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
    123

    擔酒牽羊

    成語拼音:
    dān jiǔ qiān yáng
    成語解釋:
    牽著羊,挑著酒。向人慰勞或慶賀
    成語出處:
    清·無名氏《劉公案》第78回:“擔酒牽羊無其數,慌忙齊跪地流平。”
    124

    大計小用

    成語拼音:
    dà jì xiǎo yòng
    成語解釋:
    用于大事的計策,結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計策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孔明連夜驅兵,真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兵,重賞姜維。維曰:‘某恨不得殺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計小用矣。’”
    125

    咄嗟之間

    成語拼音:
    duō jiē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一呼一諾之間,時間極短。
    成語出處:
    梁啟超《管子傳》第六章:“夫以區區五千萬人之日本,而咄嗟之間,可以出能戰之兵數十萬。”
    126

    帶礪河山

    成語拼音:
    dài lì hé shān
    成語解釋:
    帶:衣帶。礪:磨刀石。河:黃河。山:泰山。黃河如衣帶,泰山像磨刀石。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舊時所封爵位傳之久遠。含有江山永固之義。亦作“帶河厲山”,“帶礪山河”。
    成語出處:
    元·劉致《水仙操·為平章南谷公壽福樓賦》:“朱簾畫棟倚穹蒼,帶礪河山接四王。”
    127

    頂禮膜拜

    成語拼音:
    dǐng lǐ mó bài
    成語解釋:
    頂禮:頭、手、足五體俯伏在菩薩足下叩拜;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原是佛教最高的敬禮方式;恭敬和畏服。后來形容對人崇拜恭敬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20回:“這句話傳揚開去,一時哄動了吉州百姓,扶老攜幼,都來頂禮膜拜。”
    128

    鼎力相助

    成語拼音:
    dǐng lì xiàng zhù
    成語解釋:
    鼎力:大力。大力相助。指對別人對自己的大力幫助敬詞,多用于求人相助時的客氣話。常誤用為自己對他人的幫助。
    成語出處: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15章:“對于石云彪一類人物,理應鼎力相助。”
    129

    旦暮入地

    成語拼音:
    dàn mù rù dì
    成語解釋: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進入地府。年齡已高,隨時都可能死去。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龔勝傳》:“吾受漢家厚恩,無以報,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誼豈以一身事二姓,下見故主哉!”
    130

    打入冷宮

    成語拼音:
    dǎ rù lěng gōng
    成語解釋:
    打:與某些動詞結合成為一個詞,進行的意思;冷宮:古代皇帝把失寵的后妃軟禁于冷僻宮內。比喻人不被重視或把事情擱置一邊。
    成語出處:
    清·唐蕓洲《七劍十三俠》第173回:“因問道:‘爾為宸濠打入冷宮幾年了?’”
    131

    賭誓發愿

    成語拼音:
    dǔ shì fā yuàn
    成語解釋:
    猶言賭咒發誓。莊嚴地說出決心的話或對某事提出保證。
    成語出處:
    《石點頭 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江湖上客商,賭誓發愿便說:‘若有欺心,必定遭遇吾剝皮。’”
    132

    敦詩說禮

    成語拼音:
    dūn shī shuō lǐ
    成語解釋:
    敦:敦厚。詩:《詩經》。誠懇地學《詩》,大力講《禮》。舊時統治階級要按照《詩經》溫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禮的規定辦事。
    成語出處:
    許地山《在費總理的客廳里》:“假使人來查辦,一領他們到這敦詩說禮之堂來看看,捐冊、帳本、褒獎狀……他們還能指摘什么?”
    133

    頓首再拜

    成語拼音:
    dùn shǒu zài bài
    成語解釋:
    頓首:以頭叩地而拜;再拜:拜兩次。古代的一種跪拜禮。亦指舊時信札中常用作向對方敬意的客套語。
    成語出處: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勾踐頓首再拜曰:‘孤嘗不料力,乃與吳戰,困于會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徙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
    134

    點頭稱善

    成語拼音:
    diǎn tóu chēng shàn
    成語解釋:
    道:說;善:好。贊同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6回:“陳雚以下眾人,都點頭稱善。”
    135

    點頭稱是

    成語拼音:
    diǎn tóu chēng shì
    成語解釋:
    道:說;是:對。贊同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25回:“高中堂點頭稱是。”
    136

    點頭道是

    成語拼音:
    diǎn tóu dào shì
    成語解釋:
    道:說;是:對。贊同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公子自知手中只有五十金,此時費去大半,說到資斧困竭……不覺點頭道是。”
    137

    點頭會意

    成語拼音:
    diǎn tóu huì yì
    成語解釋:
    ①形容機靈乖覺。②允可、贊許。
    成語出處:
    《水滸傳》第七二回:“柴進喚燕青,附耳低言:‘你與我如此如此。’燕青是個點頭會意的人,不必細問,火急下樓。”
    138

    打退堂鼓

    成語拼音:
    dǎ tuì táng gǔ
    成語解釋:
    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向后退縮。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139

    點頭咂嘴

    成語拼音:
    diǎn tóu zā zuǐ
    成語解釋:
    同意、贊賞。
    成語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張老婆兒一旁看了,也不住的點頭咂嘴。”
    140

    丹心碧血

    成語拼音:
    dān xīn bì xuè
    成語解釋:
    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贊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成語出處:
    《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 關于表示的成語 形容表示的成語 描述表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