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表示的成語 (437個)
-
21
刮目相待
- 成語拼音:
- guā mù xiāng dài
- 成語解釋:
- 刮目:擦眼睛,表示用新眼光看人。比喻去掉舊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22
截鐙留鞭
- 成語拼音:
- jié dèng liú biān
- 成語解釋:
- 唐馮贄《云仙雜記·截鐙留鞭》:“姚崇牧荊州,受代日,闔境民泣,撫馬首截鐙留鞭,以表瞻戀。”后用為對離職官吏表示挽留惜別的套語。亦省作“截鐙”。
- 成語出處:
- 唐·馮贄《云仙雜記·截鐙留鞭》:“姚崇牧荊州,受代日,闔境民泣,撫馬首截鐙留鞭,以表瞻戀。”
-
23
開誠布公
- 成語拼音:
- kāi chéng bù gōng
- 成語解釋:
- 開誠:敞開胸懷;表示誠意;布公: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指坦白無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
24
葵花向日
- 成語拼音:
- kuí huā xiàng rì
- 成語解釋:
- 向:朝著。形容下級對上級表示忠誠與仰慕。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植《求通親親表》:“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
-
25
眉目傳情
- 成語拼音:
- méi mù chuán qíng
- 成語解釋:
- 用眉眼的活動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情意。常用來形容用眼色表示愛情。參見“眉來眼去”。
- 成語出處:
-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傳情未了時。”
-
26
星霜屢移
- 成語拼音:
- xīng shuāng lǚ yí
- 成語解釋:
- 星霜:星辰運轉,一年循環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歲。表示歲月更換。
- 成語出處:
- 唐 高適《為東平薛太守進王氏瑞詩表》:“星霜屢移,書奏仍闕。”
-
27
英雄所見略同
- 成語拼音:
-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 成語解釋:
- 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
- 成語出處:
- 晉 虞溥《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
28
引玉之磚
- 成語拼音:
- yǐn yù zhī zhuān
- 成語解釋:
- 自己表示謙虛的話。比喻為了引出別人高明的意見而發表的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
- 成語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比來拋磚引玉,卻引得個墜子。”
-
29
自鳴得意
- 成語拼音:
- zì míng dé yì
- 成語解釋:
- 自己表示得意。形容自我欣賞。鳴:表達;表示。
- 成語出處:
-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篇》:“揮策四顧;如辛幼安之歌千古江山;自鳴得意。”
-
30
重作馮婦
- 成語拼音:
- zhòng zuò féng fù
- 成語解釋:
- 表示人又重操舊業
- 成語出處:
- 魯迅《而已集·反漫談》:“曾經有一位總長,聽說他的出來就職,是因為某公司要來立案,表決時可以多一個贊成者,所以重作馮婦的。”
-
31
按兵不動
- 成語拼音:
- àn bīng bù dòng
- 成語解釋:
- 按:止住。控制住軍隊;暫不行動;泛指接受任務后不肯行動。常用以表示持觀望態度而不行動。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召類》:“趙簡子將襲衛,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
32
按部就班
- 成語拼音:
- àn bù jiù bān
- 成語解釋:
- 按:按照;部:類別;班:次序。原意是指按照文章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層次;選擇、組織好詞句。后來表示按照一定的條理、步驟做事。
- 成語出處:
- 西晉 陸機《文賦》:“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然后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
33
安車蒲輪
- 成語拼音:
- ān chē pú lún
- 成語解釋:
- 讓被征請者坐在安車上,并用蒲葉包著車輪,以便行駛時車身更為安穩。表示皇帝對賢能者的優待。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壁,征魯申公。”
-
34
哀告賓服
- 成語拼音:
- āi gào bīn fú
- 成語解釋:
- 賓服:古指諸侯或邊遠部落按時朝貢,表示依服、服從。后泛指歸順、服從。指哀求饒恕,愿意服從。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見他慌悚躊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賓服。”
-
35
必不得已
- 成語拼音:
- bì bù dé yǐ
- 成語解釋:
-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勢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無可奈何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論語 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
36
步步高升
- 成語拼音:
- bù bù gāo shēng
- 成語解釋:
- 步步:表示距離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職位不斷上升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搖直上,還望大人栽培呢!”
-
37
把臂入林
- 成語拼音:
- bǎ bì rù lín
- 成語解釋:
- 把:指挽著;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謝公道:‘豫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
-
38
步步為營
- 成語拼音:
- bù bù wéi yíng
- 成語解釋:
- 步:古時五尺為步;步步:表示距離近;營:軍事營壘。軍隊每前進一步就設下一道營壘。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嚴密。現常用來比喻行動、做事謹慎;穩扎穩打。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1回:“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
-
39
百不一存
- 成語拼音:
- bǎi bù yī cún
- 成語解釋:
- 一百個里面沒有留下一個。表示喪失殆盡。
- 成語出處:
- 北周 宇文逌《序》:“昔在陽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亂,百不一存。”
-
40
包藏禍心
- 成語拼音:
- bāo cáng huò xīn
- 成語解釋:
- 包藏:暗藏;禍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著壞主意;懷著害人的意圖。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 關于表示的成語 形容表示的成語 描述表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