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虛假的成語 (35個)
-
21
空言虛語
- 成語拼音:
- kōng yán xū yǔ
- 成語解釋:
- 虛:虛假。指不實在的話語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
-
22
虛詞詭說
- 成語拼音:
- xū cí guǐ shuō
- 成語解釋:
- 虛:虛假;詭:欺詐。虛假不實的話。
- 成語出處: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雖多虛詞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
-
23
虛譽欺人
- 成語拼音:
- xū yù qī rén
- 成語解釋:
- 譽:聲譽,名譽。用虛假的聲譽欺騙人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
-
24
不辨真偽
- 成語拼音:
- bù biàn zhēn wěi
- 成語解釋:
- 辨:分辨。偽:虛假。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九回:“晉文公先年過曹,曹人多有識得的,其夜倉卒不辨真偽。”
-
25
詭言浮說
- 成語拼音:
- guǐ yán fú shuō
- 成語解釋:
- 虛假不實的話。
- 成語出處:
- 《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釁暴惡盈,側首無托,以金陵逋逃之藪,江南流寓之地,甘辭卑禮,進孰圖身,詭言浮說,抑可知矣。”
-
26
悃愊無華
- 成語拼音:
- kǔn bì wú huá
- 成語解釋:
- 悃愊:至誠;華:浮夸。至誠而不虛浮。形容真心實意,毫不虛假。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章帝紀》:“安靜之吏,悃愊無華。”
-
27
悃質無華
- 成語拼音:
- kǔn zhì wú huá
- 成語解釋:
- 華:浮夸。至誠而不虛浮。形容真心誠意,毫不虛假
- 成語出處:
- 明·艾南英《答夏彝仲文書》:“獨取太史公所自為贊論序略者讀之,其句字可謂悃質無華矣。”
-
28
點頭哈腰
- 成語拼音:
- diǎn tóu hā y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虛假的恭敬或過分的客氣。
- 成語出處:
-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窮的人,知道他既是錢狠子,手腳又厲害,都只向他點頭哈腰的敬而遠之。”
-
29
花說柳說
- 成語拼音:
- huā shuō liǔ shuō
- 成語解釋:
- 形容說虛假而動聽的話哄人。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你看不得這些年輕的小老爺們,花說柳說的,不中用。”
-
30
花言巧語
- 成語拼音:
- huā yán qiǎo yǔ
- 成語解釋: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20卷:“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
31
矯情飾詐
- 成語拼音:
- jiǎo qíng shì zhà
- 成語解釋:
- 以虛假的現象偽裝欺騙別人。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與宰執札子》:“伏念熹昨以蒙思進職,輒具辭免,非敢矯情飾詐,罔上盜名。”
-
32
去偽存真
- 成語拼音:
- qù wěi cún zhēn
- 成語解釋:
- 去:除掉。偽:虛假。除掉虛假的;留下真實的。
- 成語出處: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權衡在手,明鏡當臺,可以摧邪輔正,可以去偽存真。”
-
33
耍花腔
- 成語拼音:
- shuǎ huā qiāng
- 成語解釋:
- 用虛假而動聽的話騙人。
- 成語出處: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6章:“‘再耍花腔,我立刻懲辦你!’楊曉冬掏出手槍逼住他。”
-
34
引入迷途
- 成語拼音:
- yǐn rù mí tú
- 成語解釋:
- 帶進虛假之中
- 成語出處:
-
35
造言捏詞
- 成語拼音:
- zào yán niē cí
- 成語解釋:
- 捏造虛假的言詞。
- 成語出處:
- 明·李贄《窮途說》:“今既亂以皮鞭打常聞矣,猶然不得快活,復怨怒上山,造言捏詞。”
* 關于虛假的成語 形容虛假的成語 描述虛假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