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虎虎的成語 (349個)

    161

    咽狼餐

    成語拼音:
    hǔ yàn láng cān
    成語解釋:
    咽: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耍孩兒·拘刷行院》:“咽狼餐勝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162

    咽狼吞

    成語拼音:
    hǔ yàn láng tūn
    成語解釋:
    咽: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2回:“你看八戒放開食嗓,真個是咽狼吞,將一笑果菜之類,吃得罄盡。”
    163

    擲龍拿

    成語拼音:
    hǔ zhì lóng ná
    成語解釋:
    擲:掙扎跳躍。指龍互相爭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成語出處:
    金 元好問《楚漢戰處》詩:“擲龍拿不兩存,當年曾此賭乾坤。”
    164

    九閽

    成語拼音:
    jiǔ hūn hǔ bào
    成語解釋:
    同“九關豹”。
    成語出處:
    張素《威介推事》詩:“九閽豹嗟難近,一炬龍蛇事可憐。”
    165

    進狼

    成語拼音:
    jù hǔ jìn láng
    成語解釋:
    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
    成語出處:
    明 張煌言《復郎廷佐書》:“乃拒進狼,既收漁人之利于河北。”
    166

    盤龍

    成語拼音:
    jù hǔ pán lóng
    成語解釋:
    形容地勢雄偉壯麗
    成語出處:
    元 湯式《哨遍 新建構欄教坊求贊》:“三尺臺包藏著屯鶯聚燕閑人窟,十字街控帶著踞盤龍舊帝基。”
    167

    詩龍

    成語拼音:
    jiǔ hǔ shī lóng
    成語解釋:
    比喻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
    成語出處:
    清·丘逢甲《東山酒樓次柳汀韻》:“狂飲且共樓頭醉,酒詩龍各自豪。”
    168

    鯨吞

    成語拼音:
    jīng tūn hǔ jù
    成語解釋:
    鯨吞:像鯨一樣吞食;據:盤踞。像鯨魚和老一樣窮兇極惡地吞食與占據獵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財物
    成語出處:
    《舊唐書·蕭銑等傳論》:“自隋朝維絕,宇縣瓜分,小則鼠竊狗偷,大則鯨吞據。”
    169

    開柙出

    成語拼音:
    kāi xiá chū hǔ
    成語解釋:
    柙:關猛獸的木籠。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孔子曰:‘……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170

    苛政猛

    成語拼音:
    kē zhèng měng hǔ
    成語解釋:
    苛政:殘暴地統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策比老還要兇惡暴虐
    成語出處:
    續范亭《老婦行》:“軍閥盜賊真可惡!苛政猛向誰訴?”
    171

    狼顧

    成語拼音:
    láng gù hǔ shì
    成語解釋:
    如狼視物。形容威嚴而兇狠。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志·楊戲傳》“亮南征,留邵為治中從事,是歲卒”裴松之注引晉·常璩《華陽國志》:“亮身仗強兵,狼顧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
    172

    風云

    成語拼音:
    lóng hǔ fēng yún
    成語解釋:
    ①《易·干》:“云從龍,風從。”后以“龍風云”喻英雄豪杰際遇得時。②指君臣遇合。
    成語出處:
    《易·干》:“云從龍,風從。”
    173

    龍化

    成語拼音:
    lóng huà hǔ biàn
    成語解釋:
    《易·革》:“大人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后因以“龍化變”比喻變化莫測。
    成語出處:
    《易·革》:“大人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174

    頭上撲蒼蠅

    成語拼音: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
    成語解釋:
    比喻自己找死。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175

    頭上搔癢

    成語拼音:
    lǎo hǔ tóu shàng sāo yǎng
    成語解釋:
    比喻不自量力。
    成語出處: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63回:“今嚴嵩父子,威焰薰天,一百個仇鸞,尚敵不過他,老頭上搔癢,無補國家,轉取禍戾,何苦何苦!”
    176

    成語拼音:
    liáo hǔ xū
    成語解釋:
    猶捋須。謂冒犯威,擔受風險。唐 裴铏《傳奇·孫恪》:“無何使我撩鬚,幾不脫口耳。”亦省作“ 撩 ”。清 王夫之《章靈賦》:“奮殘形以殆庶兮,危嘆於撩。”
    成語出處:
    177

    相斗,必有一傷

    成語拼音:
    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成語解釋:
    斗:爭斗。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者,戾蟲;人者,甘餌。今兩爭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
    178

    龍蟠

    成語拼音:
    lóng pán hǔ jù
    成語解釋:
    象龍盤著,象蹲著。形容地勢雄偉險要。特指南京。
    成語出處:
    晉 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踞,此帝王之宅。'”
    179

    龍盤

    成語拼音:
    lóng pán hǔ yào
    成語解釋:
    虬曲蒼勁貌。
    成語出處:
    明·何景明《古松歌》:“龍盤拏終有神,白骨蒼鱗半枯死。”
    180

    龍跧

    成語拼音:
    lóng quán hǔ wò
    成語解釋:
    猶言龍蟠踞。喻山勢逶迤起伏。
    成語出處:
    宋·范成大《山峨眉》詩:“龍跧臥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
    * 關于虎虎的成語 形容虎虎的成語 描述虎虎的成語。
    chengrenyouxi